第7部分 (第1/4页)

粜屑感∈钡呐穆艋崮苈舫黾甘��锲罚���嗳菀茁遥��孕枰�樯苋耸孪仁煜ず茫�灰唤樯苁辈挪恢劣谡殴诶畲鳌=樯苋伺员呋褂屑肝唤犹�缁暗奈氖椋��淼缁昂凹邸I鲜鋈嗽倍荚谂穆籼�奖咦�梢慌拧�&nbsp&nbsp'返回目录'&nbsp&nbsp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巴黎拍卖行(2)

此外,他们前面还有走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搬运工,迅速地把拍卖品摆上显要位置,成交后还要马上撤下去。走动的工作人员中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可称为第二层次的拍卖员,他配合持小锤的拍卖主持人,游走于买者间配合叫价。拍卖会上,他是仅次于拍卖主持人的另一灵魂人物,他要在观众席里及时发现买者,在主持人忙不过来时,他径自报价,一唱一和。成交时,也是他负责将成交小票交给买主。这小票上写着物品编号,一半挂在拍卖品上,一半成交后交买主,以便凭票领货。拍卖过程时快时慢,从叫价到成交有的一两分钟,参观者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结束了。这些通常是不被人看好的货,喊出价来没几人竞争。如有的拍卖品起价后无人响应的话,主持人会主动降价以求买者,这种降价幅度比较大。我见过一批旧书的拍卖,主持人起价400法郎,喊了三声无人理睬,便一下降到300法郎。他和卖者之间应有协议,有的卖者同意能卖多少钱算多少钱的。这时台下买者要有经验,还要沉得住气。一报价就应的话,很可能买贵了;不应的话,就冒着买不到的风险,因为那可能是卖者的最低限度,此价之下就不卖了。 绝大部分拍卖品都会有竞争买者的,有时争者甚多,一浪推一浪,又如雨后春笋般,一会儿这儿冒出一个,一会儿那儿冒出一个。许多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加入竞争的,他们先冷眼旁观别人互相残杀,价越抬越高、应者越来越少时才现身,其中不乏志在必得者。这时的拍卖场真让人目不暇接,价格战漂浮不定,战场从前方转到后方,从左侧移到右侧。这时,第二号拍卖员运用其猎犬一样的嗅觉,把注意力集中到不同方向,而高高在上的主持人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巴黎拍卖行买者分散而坐,以手势或点头做购买暗示,紧张关头只看不买的参观者的一些下意识动作如举手、转头都会引来主持人的目光。所以参观者在拍卖场既不能乱说也不能乱动,以免误导主持人,把你的动作当成购买意图。 真假难辨 一次我参观旧时期家具的拍卖会。其中有两把已经残破的路易十六时代的扶手椅,距今200多年了,起价15000法郎,以18000法郎成交,来去没几个回合;另一把19世纪酱红色硬木椅,也是10000法郎起价,竞争者多,成交价为10多万法郎。后来抬上一面19世纪的中国屏风,绘有宫廷仕女图,织物已旧,保存尚好,摆在大客厅一定很够气派,结果从30000法郎起价,喊到38000法郎就不见人往上喊了。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齐白石的两幅水墨莲花,这是各长有2米的卷轴画,纸已泛黄,齐白石的签名却十分醒目。不过是在另一厅拍卖的,我转去时拍卖已完成,文书们忙于登记,工作人员准备取下那两幅画。好心的参观者帮我查了一下价钱,拍卖目录上的估价是800~1200法郎,如此低的估价已超出我想像,实际成交价只有400法郎,更让我吃惊,后悔没及时赶来,否则可以小试身手。不过转念又想,齐白石名气太大,伪造者太多,一幅真迹在国内或许卖到几万元,假画就不值钱了。事后朋友告我,作假也不难,将现代画浸以茶水便成了元明珍品。连敦煌石窟的经卷都有人作假,骗过了不少中外学者,何况齐白石的现代画!西方绘画作假的例子很多,若干年前凡·高那幅以几千万美元成交的《向日葵》就被人指称伪作,令舆论界哗然,这一价值连城的作品还是世界著名的拍卖公司鉴定和主持下拍卖的。 不过,造假归造假,有些艺术品在巴黎拍卖的价格并不离谱,尤其是东方的,包括大部分来自中国的艺术品。因为欧洲经济多年萧条,旧时代贵族穷了,后代开始变卖祖辈的遗产,其中不少人不识货,所以在国内花高价才购得到的东西在巴黎低价可以买到。拍卖场有如股市,经济好时人们便有闲情逸致,以闲钱购艺术品,这时价格便高。经济不好时人们手中无闲钱,拍卖市场上价格就低。 拍卖这一行业相当有特色。在欧洲,不同的物品拍卖方式也不同,德鲁奥是艺术品、家具拍卖公司,一件物品的拍卖不限定时间,理论上买者可以无止境地抬价,所以会出现以天价购得一幅油画的情况。但对有些物品的拍卖就限定时间,如巴黎商业法庭拍卖清算后的房产。这种拍卖允许公众参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