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比瘴薮瞬耍�墒窃谖冶硎疽藕叮�罄显犊�倒�矗�换岫�沟每�500公里车赶回巴黎时,心细的领班变戏法似的给我端出一盘据说以边角料做的“消防队员的围裙”,还免费赠送,让我们饱了口福。 法国人还吃牛肝、牛尾、牛头、牛舌头、牛脑,甚至牛骨髓,反正和中国人一样,除了牛毛什么都吃了。法国人平常很少吃肥肉,菜量也小,但是牛头这道菜例外,是大块儿扒猪脸似的连皮肥牛头肉,再配上半个牛舌,一块牛脑,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两斤肉,盘子放下后侍者还会祝你胃口好,他转身走后,连饭量大的我都得费半天劲儿才能消灭掉。另一道菜叫牛骨髓,是将腕口粗的牛腿骨锯成一段一段的,稍微煮一下,端上来吃刚好熟又未熔化的骨髓油,加一点大粒盐,那可是油腻腻的香。 闲散之乡 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只愿意安静坐着、聊聊天,或者在小巷中无目的地闲逛的话,也应该去法国。在巴黎大街上坐着都能出现写作的灵感。 国内沿街遍布餐馆,法国沿街则多是咖啡店。咖啡店不仅卖咖啡,也卖各种饮料,还有小吃、三明治等简单食品。也有的正式餐馆将咖啡冠在名前,有的是地名,比如巴黎咖啡;有的是人名,比如皮埃尔咖啡。国内餐馆多是封闭式的,雅座是包间,国内人近些年热衷于脱离群众,在没有窗户、通风又不好的包间吃饭,还得为此多付费用,我一直对此不以为然。如在法国,好座位都是靠窗户的,里面的看外面的,外面的看里面的,桌子一个接一个排列,食客们要吃个气氛,普天同庆,其乐融融。如果给你引进一个四壁无窗的小屋里,侍者不仅不会多收钱,反而可能为此道歉,说实在没有别的位置,只好请你坐这了! 巴黎沿街的咖啡店都是敞开式的,桌椅都从屋里摆到街上,连冬天都这样,只要有阳光的话。坐在阳光下,周围一群闲散的食客,旁边行色匆匆的路人,看着穿黑马甲白围裙的侍者忙进忙出,闻着咖啡飘香,那是不朽的巴黎风景! 有的作家喜欢咖啡馆的气氛,坐着聊着就激发起灵感,有的竟自带纸笔,在咖啡馆里写起来。我见到多个成名作家的告白,说自己喜欢在咖啡馆写作。法国人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愿意请朋友吃饭又想联络一下感情,就相约去喝杯咖啡,既省钱又省时间。作为商人,我也常约客户去咖啡馆,谈一点枝节性问题,讨论一个协议,尽管我本人并不太喜欢喝咖啡。事后想起来,生活在法国多年后,我喜欢吃法国菜,可以像法国人那样,生吞牛肉馅加生鸡蛋面无惧色,空口吃羊奶酪就红酒毫不含糊,这些都是让大部分中国访客看着就怕,闻着就躲的食物,但是始终对咖啡没培养起兴趣,有就喝,没有也不想喝。不像我一些朋友,虽然不习惯法国菜,但喜欢法国咖啡,自己在家没事就弄一杯喝。他们还将咖啡炉买回国,用咖啡豆研磨,那样味道更香。 没事在法国城市大街上闲逛也是个乐趣。在城市多样化这点上其他欧洲国家没法和法国相比。巴黎就不用说了,外国游客不见得都喜欢法国人,但是没有人不喜欢巴黎。外国人对巴黎的描写甚至超过法国人,我们见到的精彩的描写基本上出自法国以外国家的人。这不难理解,比较出差别,远方的来客对异国情调往往会有独特的观察力。 但是法国人却会说,法国不仅是巴黎。到诺曼底的小村走走,你会看到白色的房屋,上面钉满深棕色的板条,有北欧的建筑风格。这也难怪,1000能不去法国吗年前这里就是北欧海盗横行,和法国人的祖先割地讲和的地方,自然有北欧的遗风。法国东北部欧洲议会所在地的斯特拉斯堡则号称是“欧洲的十字路口”,位于法德边境。这个城市历史上多次易手,一段时期归法国,一段时期归德国,也就演绎出许多爱国主义的故事。法国作家都德那篇催人泪下的《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个地区、这段历史故事为背景的。那一带北部的阿尔萨斯酒路是一条180公里的道路,弯弯曲曲穿过一个一个制酒的村落,游客可以开着车,一家一家地访问小酒馆,品尝当地的美酒佳肴。 法国南部的格拉斯是个中国人还没有注意到的城市,这可是法国香水之乡。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使这个南方地中海小城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夏初开玫瑰,秋天开茉莉,漫步街头,两边都是香水商店,到处飘着花香。 这里不仅产花,还产嗅觉灵敏的“神鼻子”,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格拉斯人的鼻子可以分辨出几百种香水的味道。而生产1公斤香精需要4000公斤的鲜花,所以在法国,香水和“神鼻子”都是贵重物品。 法国好玩的地方太多,诱惑力太大,不能不去法国! 你可以找出10个不去美国的理由,我们对美国太熟悉了,也太陌生了。但是你找不出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