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ê谌说暮⒆咏�芎桶兹说暮⒆酉裥值芙忝靡谎��至�丁ǎ凰�蜗胗幸惶焖�淖婀�ń�涑梢豢樽杂珊驼�宓穆讨蕖ā2渭�矶 ぢ返隆そ穑骸段矣幸桓雒蜗搿罚�1963年8月28日),何怀宏译,载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115页。在当代中国,〃没有种族歧视,却有农民歧视。〃中国农民在多大程度上享有宪法规定和保障的公民权利,这不仅对于农民,而且对于正致力于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来说,都尤为重要。〃如果中国能有未来,那么为未来而奋斗的人们应该为建立起码的公民权而共同努力。〃[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冀建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学者也不例外。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亦不管是规范研究抑或实证研究方法,它们决不排斥研究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正义的捍卫。顾炎武(1613—1682)指出:〃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拉贝莱(Rabelais)也说过一句值得学者们记取的名言:〃学问无良知即是灵魂的毁灭,政治无道德即是社会的毁灭。〃转引自[法]路易斯·博洛尔:《政治的罪恶》,蒋庆、王天成、李柏光、刘曙光译,改革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学术研究中的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并不意味着学者可以泯灭社会良知或丧失人类关怀。政治学者王沪宁声称:〃我一直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和探索应该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完善。离开了这一原则,政治学的研究就没有生命力,就脱离了芸芸众生。〃参见王沪宁撰写的〃现代政治透视丛书〃总序,载陶东明:《公民政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版,总序第4页。党国英也认为:〃我们不想只做那种归于清流的学者,在农民痛苦的面前,在国家命运的面前,等待事变的发生,好让我们证明一个学理观点,得来一个学术的奖赏。我们要把事实告诉我们的官员,告诉我们的农民,告诉那些最可能决定中国命运的人士。或许我们共同打造的清醒使我们的力量得以增强,更深入的改革由此开始,农民的痛苦得以减轻,中国社会的转型得以平稳实现。〃参见党国英:《农村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项继权教授同样指出:〃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理论的价值在于社会的需要,关注农村、研究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民主,以及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无疑是责无旁贷的。〃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第6页:

回首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我们发现,社会进步的车轮往往是那些有志于献身人类共同利益的勇士们的双手最先推动的。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没有公平和正义的学术理念,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学者。1835年,17岁的卡尔·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无声息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460页;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页。不同版本的个别词句的翻译有所不同。面对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恩格斯(FrederickEngels,1820…1895)明确提出要〃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1页。≈米≈花≈书≈库≈ http://__

政治哲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观,一种是〃追求至善〃的政治观,一种是〃避免大恶〃的政治观。关于两种政治观的讨论,参见刘军宁:《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读书》1994年第5期。体悟这两种政治观,对于当代政治学者来说不可或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