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庋芯康拇�硇怨鄣闶銎馈罚�赜峥善健⒗钌髅鳌⑼跷肮庵鞅嗦砜怂贾饕逖芯柯鄞缘�5辑《农业农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84页。在后续的研究中,徐勇教授概括出20世纪中国破解〃三农〃问题的四种视角,即:以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制度主义视角,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文化主义视角,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工业主义视角,以卜凯为代表的技术主义视角。参见徐勇:《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四种视角》,引自2007年3月22日徐勇教授给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6级博士生的上课课件。但农民战争和农民运动研究也没有被纳入徐勇教授的文献综述范围。

项继权对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作了视野较为开阔的文献综述,其特点是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包括海外学者在内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的学术系谱。详细内容,参见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43页。郭正林教授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政治学研究作了一个囊括中外学者在内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综述。在郭正林的综述中,国内外学界对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主要有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等理论框架。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框架是西方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传统,公民社会、法团主义、权力与权利、官治与民治、政府与社会等概念都可以从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框架中延伸出来。郭正林指出,黄宗智提出的〃第三领域〃、舒绣文的〃蜂窝结构〃、萧凤霞的〃细胞化社区〃、杜赞奇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张厚安、徐勇概括的〃乡政村治〃等,都是对农村政治学概念知识与方法论的贡献。这一理论框架下的代表作,主要有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杜赞奇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萧凤霞著《华南的代理人与受害者》,弗里曼、毕克伟、塞尔登著《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王铭铭著《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于建嵘著《岳村政治》,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等。在运用政治经济学框架的中外学者中,除了黄宗智外,还有戴慕珍、华尔德、党国英、项继权等,代表作主要有戴慕珍著《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农民》,戴慕珍、华尔德的《财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项继权著《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等。运用制度主义的理论视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村民选举和村民自治,成为中外众多学者的共同选择。白钢、辛秋水、白益华、王振耀、詹成付、党国英、于建嵘、张厚安、徐勇、项继权、唐鸣、景跃进、袁达毅、史卫民、黄卫平、郭正林、朗友兴、李凡、沈延生等国内学者,以及欧博文(Kevin、李连江、白思鼎、戴慕珍、柯丹青、史天健(ShiTianjian)、墨宁、罗伦丝、郑永年、吴国光、何包钢、帕斯特、王海、阿魄曼、金山爱等海外学者是主要代表。详细讨论,参见郭正林:《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页。

第13页:

秦晖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学素养,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作了概括总结,详细内容,参见秦晖:《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载武力、郑有贵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6页。对以俄国学者恰亚诺夫倡导的社会农学为源头的农民学研究作了梳理。在国际农民学研究中,除恰亚诺夫著的《农民经济组织》外,比较著名的著作有:巴林顿·摩尔著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1966年),埃里克�R�沃尔夫著的《农民》(1966年)、《二十世纪的农民战争》(1969年),孟德拉斯著的《农民的终结》(1967年),菲力普·H�伯克编的《现代世界的农民》(1969年),沙宁编的《农民与农民社会》(1971年)及其撰著的《尴尬的阶级:发展中社会的农民政治社会学:苏联1910…1925》(1972年),米格代尔著的《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1974年),詹姆斯·C�斯科特著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1976年)、波普金著的《理性的农民——越南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等。详细内容,参见秦晖:《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代中译序),载[俄]A�恰亚诺夫著:《农民经济组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