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草,但是也让花匠将院子里的树木花草砍去,砌起一座冶铁炉。只可惜人们不仅没有炼钢的技术,就连足够的原料和燃料也没有。在乡下,农民是从报纸上学习怎样建造高炉和怎样炼钢。赶着牛车运送矿石,用筐抬来煤炭。用肩膀把它们扛上山去。不久,就连矿石和煤炭也难以供足。于是组成了“伐木队”和“收铁队”。“收铁队”走村串寨,号召百姓献出家中铁器。铁门铁锅铁杵铁壶铁勺铁皮铁自来水笔,纷纷扔进炉中。“伐木队”专司砍树,用作燃料,很快就把靠近村庄的树林全部砍光。安徽省有个叫巢湖的地区,这里的树林真是饱经风雨。四十年代日本人打过来,国民党的军队藏在树林里躲避日本人的飞机;后来是刘伯承邓小平的大军藏在树林里躲避国民党的飞机。可是这些树林挡得住飞机大炮,却挡不住1958年的“伐木队”,所有的树木都被砍光了。不过,那时候,没有人为这些树感到可惜,党就是要他们献出生命,他们也觉得应该。人们夜以继日,不计酬劳,有年轻人,也有老弱妇孺。用竭尽全力来描述这些场面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官员们的口号是“需要干多久,就干多久”。突击队员们真的可以四五天不睡觉。后来《人民日报》觉得有必要发表一篇社论说明休息的必要性。社论要求农民们每日睡眠六个小时,孕妇还可以睡得更多一些,即使突击队员,连续工作也不得超过四十八个小时。这种关心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多少都会有“残酷”的感觉,但是当时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响应党的号召的。

秋天转瞬即逝。农家都说这是一个丰收的年成,只等开镰。可是山上炼钢正是紧急关头,乡下十人之中即有四人在铁炉子边上,粮食无人收割,就开始变质霉烂。省委书记们纷纷承认,由于没有好好地收割,“浪费了一些粮食”。不过,这是后话,当日人们满眼都是钢铁,哪里还有粮食。有人把一句古老的谚语——“人是铁,饭是钢”稍加修改,就变成了“人是铁,钢是饭”。

令人激动的回报终于到来。12月22日,《人民日报》以套红大字标题宣布,《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党的伟大号召胜利实现》。在经过了那些感天动地的日夜之后,所有的人听到这消息时都会眼眶发热。但是,至少有一个英国旅游者会提出疑问。他在云南省一个村庄里面亲眼看到了炼钢的场面。“在我看来”,他说,“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完全一个样子,没有变化”。此说或者有些夸张,但并非全无事实根据。兴高采烈的中国人在几个月后发现,1958年所生产的一千一百零八万吨钢中间,合格的只有八百万吨,其余的虽然不是像那位刻薄的英国人所说,和“原料完全一个样子”,也全都是废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照过去方针办(16)

在当年所有那些集中在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有一份计划令毛泽东既疑且喜:《范县196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他禁不住在报告第一页的空白处写道:“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时间似太促,只三年,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可也。”(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下卷),第754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毛泽东之所谓“诗”是一种浪漫的遐想,这批示写在1958年11月6日。第二天,也即11月7日,政治局里所有的领导人都会看到毛泽东的这几行字和范县雄心勃勃的计划。比起毛泽东刘少奇曾经去过的河北省徐水县,范县居然把实现共产主义的时间一举提前三年。

但是政治局里所有的领导人都不会对这些表示惊奇。讨论何时才是共产主义的开始之日,多少年来就是共产党政治家们的职业兴趣。三十八年以前,也就是1920年的时候,列宁说,大约是在1930年到1940年的这段时间里,还说他们这一代中十几岁的人们,将要亲手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过了十八年,也即1938年,他的继任者斯大林保证,整个苏联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日子将是在1943年以前。到了1957年,赫鲁晓夫又说,从1959年算起,到达共产主义还要十二年。中国领导人和他们的苏联前辈可能有着无数的区别,但在计算到达共产主义的时间表时,其紧迫的心境如出一辙。

不过,在农民中间,1958年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叫农民刻骨铭心的不是时间表,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一边在山上贡献自己的体力,一边又在家里贡献出自己的财产。

人民公社制度在8月份确立之后,就需要有一种全新的理论来引导五亿农民同心协力。《人民日报》社论的作者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