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U庖荒暌约拔蠢吹囊荒曛校�缦滤坪踉僖舱也坏绞裁纯梢猿缘亩�髁恕S腥怂稻圃憧梢怨�埂K�械木圃憔捅蝗饲拦饬耍挥腥怂涤苁饕段薅荆��械挠苁骶投急涞霉馔和旱摹:罄慈嗣强�汲酝痢S行┑胤剑�⒖竦娜嗣强�贾�馔坛运廊サ耐�椤T诎不帐》镅粝兀�且荒耆顺匀说氖录�灿辛���稹U韵φ浜统抡履�蚋窘�约旱那咨��永账乐笫常�呛⒆痈蘸冒怂辍A硪桓龈九�缘氖且丫�廊サ暮⒆樱�ぷ鞫咏�庑┤死λ凸�簿郑�邓�瞧苹瞪缁嶂饕濉!�

但是,任何法律和专制手段都无法制止饥饿。农村里面死于饥荒的人越来越多,惨不忍睹。人们私下里的估计是在二千万到三千万人之间。中国科学院一份公开发表的报告认为,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约一千五百万人”(《生存与发展》第39页,科学出版社出版。)。可是在一篇署名金辉的研究报告中得出的结论,竟是“低限值也在四千万人”。他的报告于1993年发表。他说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凄惨的一幕悲剧”。这位研究者声称,他的结论全部是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资料。他的研究至为精细,但是他有可能忽视了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的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这一问题后来由另外一位研究者林毅夫提出。他发表的论文说,在那三年里,农业危机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三千万人,另外还少出生了大约三千三百万人。(JUSTIN YIFU LIN:COLLECTIVIZATION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CRISIS IN 1959…1961。)但是,所有的研究者还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已经极度衰弱。由于营养不良,疾病在乡下蔓延并通过遗传祸延后代。在一个叫做“武店”的公社,官员们居然有心将这一情况加以统计,结果发现,一千零三十四人浮肿、九百二十九人子宫下垂、三千零四十七人闭经、一千零一十六人干瘦。是为“四病”。官员们出于维护人民公社的名誉,决定对“四病”加以治疗,于是找来一个医生,询问何药可治。医生名叫王善身,大约是生具“独善其身”之志,不肯为公社矫饰。他说,只少一味药:粮食。结果官员当场将王逮捕,以攻击人民公社之罪交由群众大会批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照过去方针办(22)

没有人有余力对全国的情况及时做出考证。统计局的官员也不可能将实情详加禀报。不过毛泽东还是强烈地感觉到弥漫在全中国的饥饿。就连他自己也已经九个月没有吃肉,营养不良已经使双脚浮肿起来,甚至不能穿进鞋子。抚今追昔,毛泽东只好承认失误。1961年9月29日那一天,他出人意料地写了一封信给全体政治局的常委,信中说自己和整个中央委员会“过了六年之久的糊涂日子,第七年应该清醒过来了”。

毛泽东这时所说“六年糊涂”,是指他的人民公社的政策,也即1956年农村高级社的成立至他眼前的1961年,包括曾经势如破竹的人民公社的整个历程;把土地产量夸大几倍甚至几百倍的“浮夸风”;财产的所有制由小集体向大集体、再向全民转移的“强迫命令风”;供给制度和几百人在一个公共食堂里一起吃饭的“共产风”;还有“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周恩来在他起草的一封紧急指示信中,将这五种“糊涂”称为“五风”。事实上,至少在十个月前,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糊涂”。如果不是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也不可能写出那样一个“紧急指示”来发给全国。到了1961年11月15日,毛泽东终于说:“现在是下决心纠正错误的时候了。”十三天后,他又用党中央的名义发出公开批评自己的指示,他写道:“毛泽东同志……他自己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呼吸、共命运的。他说,他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毛泽东把扭转局面的最紧急的任务留给了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自己从激烈的前线退至后方。他离开北京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考虑更加长远的问题。他选的地点是中国最南部的省份广东。在那里,他搞了另一个文件,叫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试图在经历了一番挫折之后重新规划人民公社的道路。由于它的主要内容分为六十条。所以,后来全中国的人都叫它“六十条”。文字的修改过程,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毛泽东对人民公社的万般留恋与欲罢不能之情,这种感情令他在最初的文件里仍然保留了“供给制”、“大食堂”,以及加快向大队所有制过渡之类的内容。这是他自己非常珍爱的创造。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