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 (第1/4页)

“是啊。”卡罗尔上将点了点头:“记得中国远征军的战车部队,我们叫做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全欧洲都为之震惊,但现在坦克却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战争组成部分。。。。。。。。。。。。。”

在那聊了一会,卡罗尔掏出了一封信:“将军先生,这是我写给霍普总督的一封信,他现在手中大约还有1万名英印联军的士兵,正坚守在加迪布尔。我在信里告诉他,战争应该结束了,为了士兵们的生命,为了英国士兵能够早日回到家乡。。。。。。。。。。。。。”

接过了上将的信,司徒定倭敬了一个军礼:“对于你的行为,我表示感谢。我除了会让人把信带到霍普总督手上,并且还会向我们的大总统汇报你为了和平而做的努力卡罗尔上将,我已经命人专门为你安排了住的地方,你会受到良好待遇的。。。。。。。。。。。。”

“不”卡罗尔上将微微摇了摇头:“我要和我的士兵们在一起,我没有带领他们取得胜利,但我起码可以和他们在一起。。。。。。。。。。。。。。”

随着班加罗尔战役的结束,印度之战已经没有了最后一丝悬念。

1939年1月30日,在班加罗尔失陷的次日,英国政府宣布接受美国人提出的调停方案。

1940年1月1日,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英国驻印度总督霍普爵士宣布全印度英国士兵放下武器,向中**队投降,英军在印度的使命已经完成

结束,发生在印度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1939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向英法宣战11月2日,中**队对印度展开全面战争1940年1月1日,英国人宣布投降

整整两个月,中**队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结束了印度之战

这是一个最辉煌的胜利不光在印度,在香港、在越南,在每一个需要中**队出现的地方,那些忠诚勇敢的中国士兵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决心和战斗力

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他们应该做的,现在,该轮到中国的盟友德国来做一些什么了。

很显然的,起码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把重心放在了亚洲,而不是遥远的欧洲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德国:全线出击!!

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告诉自己的将领们:他决定早日向西方发动进攻,“因为英法的陆军尚无准备。”他定下了日期:11月12日。

瓦尔利蒙上校注意到,所有人,包括戈林在内,“显然都大吃一惊。”

在介绍他的决定的背景材料和概述战斗的大的设想时,元首偶尔也参阅手中的纸条。例如,他不想使用1914年的施利芬计划,而是通过比利时和卢森堡,约莫朝西——西北方向打去,以便取得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港口。谁也未作反驳。

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入侵计划一拖再拖。

1940年1月10日,等得不耐烦的元首希特勒,再次为入侵订下了时日:一周后,日出前15分钟。那天没结束,命运又来干预。空军的一架轻型飞机在边境迷航,在比利时降落时坠毁。在那天升空的飞机中,这架最重要:机上有个未经准许的乘客赫尔穆特。莱茵伯格少校。少校身上有个公文包,里边塞满了空袭比利时的作战计划。

莱茵伯格在焚毁文件时被比利时军虏获。但他通过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馆向空军司令部报告说,他已把计划烧成“微不足道的碎片,顶多只有巴掌那么大。”在惊愕之余,戈林还焚烧了一叠同样厚的纸张作为试验。

试验的结果还不能令他信服。于是,他夫人便建议他用“千里眼”——对一个用过“造雨者”的人来说,这个建议并非不寻常。雇来的一群“千里眼”们异口同声地说,文件未存下一片纸片。

他们的报告或许已令戈林宽心——希特勒却不然。他估计作战计划已泄露给了敌人,便下令取消入侵计划。正确的是他,不是那帮“千里眼”。残留的纸片已足以使比利时人得悉入侵之事。这份情报被送往伦敦,在那里,人们半信半疑。

希特勒也准备夺取挪威。

2月底,令人吃惊的报告送上来了:英国人在斯堪的纳维亚登陆迫在眉睫,这使希特勒成了入侵挪威的热烈的鼓吹者——他担心,英国若在挪威找到了落脚点,波罗的海便会被封死,他的潜艇便会全部被困。同样可怕的是经济威胁。德国使用的铁矿,半数以上来自挪威和瑞典;铁矿供应就此告终,他的战争经济便告吹。因此,希特勒便于1940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