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臣纪晓岚。他的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被鲁迅赞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并因此奠定了这所老宅今天的名望和地位。纪晓岚在此宅中前后共居住过六十余年,

直到1805年去世。之后,其子孙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中国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和经费转送地…刘公馆。之后,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扎营于此。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此后再未有变迁。2001年10月,阅微草堂旧址修复工程开工,到2002年11月30日,修复一新的纪晓岚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当代与纪晓岚故居有着莫大渊源的还有数位伟大作家,如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等,他们或曾在此祝寿、赋诗,或欣赏美景、品尝佳肴,老舍就曾兴之所至在此留下〃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的诗句。但老舍和诸位学者所熟悉的纪晓岚故居与现在的这个故居却又并不相同,那是呈倒〃凸〃字形,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耳室〃,后五间就是〃草堂〃,东西通间,进深两间。而现在的故居,西厢房已被拆除,东厢房也被改建成很有〃现代气息〃的旅社,故居现存的只有两堂一园,面积不足原来的1/3,即便老舍先生重归故地,恐怕也无从辨认。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今游客如织

在珠市口西大街上,即可见故居外观。

来纪晓岚故居的那个下午,春寒料峭,但远远地,记者便已望见故居前攒动的人头。走近一看,原来是导游正在讲解临街而立的紫藤树,只见它枝干虬曲,树皮灰白,显然还没有从冬寒中恢复过来。这棵紫藤据说正由纪晓岚亲手种植,原来身处两进院落的深闺之中,如今因为前面的房子已拆,所以被迫裸露于街边了。但别看它现在这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到了夏天又会枝繁叶茂、花香四溢。

踏上游廊进得南北朝向的院内,只见雕梁画栋、红油绿漆,一律色泽鲜亮、光彩夺目。院子的南端是正厅,厅内正对着门的便是等人高的纪晓岚画像,长须飘飘,面庞甚是清峻。四周陈列着有关宅主的各种资料,甚至还有一个纪念品销售点。有趣的是,几乎每个游客面对画像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惊诧反应,似乎不愿相信这就是他们心目中风流倜傥的纪大学士。

院子很小,总面积不足200平方米,四角缀有草坪,院的正西方有个绿面红沿的大鱼缸,东北角则是纪晓岚亲植的海棠树,原先是两株,上世纪60年代砍去一株。如今,剩下的这株也被截去一半,孤坐在袖珍的小院中默默纪念着纪晓岚少年时与婢女文鸾相恋终又不能成为眷属的凄美故事。

院子的北端便是大名鼎鼎的阅微草堂。堂内正对大门是一尊纪晓岚雕塑,后面陈列着古色古香的书房家具,但都是仿古物,用以营造气氛。正要赞叹草堂的宽敞时,旁边一位自称是古建学者的老人冷不丁说道:〃这间房被改造过了,原先不可能这么大。一则纪晓岚只是个大臣,不够资格有这种规格的房子,二则这里只是书房,不可能建得这么大。很有可能是原先的廊子封起来,做了屋子的一部分。〃但热情高涨的游客们显然不以为意,照样成群结队地围着雕塑、陈设,热烈地品头论足。

这个下午,记者在故居里总共呆了两个多小时,期间老宅大约接待了近百名游客,而这还只是门卫口中的〃淡季〃。

感悟北京

中国自古就有所谓〃隐士〃,他们通常被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小隐隐于山林寺观,如弘一法师李叔同;第二类为中隐隐于田园,如晋代陶渊明;第三类为大隐隐于市,如书法家吴玉如;第四类是极为特殊的一类,叫做极隐隐于朝,即避世于朝廷显宦,听起来有些荒诞,但的确有人做到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汉武帝时的狂人东方朔和乾嘉时期的大才子纪晓岚。

东方朔何许人也?纪晓岚一生旷世傲物,却在诗中屡屡以此人自况,所以要弄清楚纪晓岚,首先需认识东方朔。《汉书》中评此人为〃滑稽之雄〃,善于各种各样的诙谐,智慧过人,敢于直谏,而又敏于以一些小的失礼污德的行为保全自己,像隐士一样。他甚至教导自己的儿子应该在朝廷做官容身,只要〃不太贪,食可果腹,安步当车,便同隐居在田园山林没什么两样,完全可以不遭逢灾祸〃,更不会成为〃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