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过了几天,关于两家的闲言碎语再度传得沸沸扬扬,也不知是从何人嘴里传出的,说是方宁家有意退亲。这些闲话就像风中的大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止都止不住。本来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男女双方一旦定了亲,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悔婚。特别是女方,退亲之后名声也毁了,肯定找不到好人家。但是之前杜朝南给方宁准备嫁妆的事已经隐隐约约的传了出去,这么丰厚的嫁妆在乡下可真是罕见,再加上方宁长得不错,人又能干,她退亲以后也许找不到以前的宋乔那样的人材,但找个家境一般的健全人还是没问题的。退一步说,她还可以像以前那样招婿上门。那些人家连儿子都能送出去,自然也不会在乎这种名声。那些闲人显然比当事还想得周到明白,方方面面都替方宁想到了。宋老财心里波澜陡生十分焦急,不过,他仍然按兵不动。

小木头听到这种谣言暗暗替自家大哥忧心,他生怕方宁像传言中的那样变心、退亲,于是就找宋柳商量,准备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好看的石头、玩具以及各种宝贝,还有一串私房钱全拿出来准备送给方宁。

他板着脸,一本正经地叮嘱宋柳:“你把你箱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吧。还有这事你千万别给大哥说,他会难过的。”

宋乔这些日子闲着无事,天天在琢磨这些事。家里人虽然一直都在瞒着,但他也能敏感地觉察出异样来。他这人本来就爱钻牛角尖,这一次钻得比以往都深。虽然方宁时常来看他,每次来不是炖鱼汤就是骨头汤,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虽然她会好声安慰自己。可他的心一直都在紧紧地提着,从不曾放下过。那些美好甜蜜的春梦如今全变成了令人冷汗淋漓的噩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跛子,梦见方宁登上了华丽的迎亲马车,他在后面伤心欲绝、跌跌撞撞地追赶……

他心里倍受煎熬,面上却不露声色,每每父亲和妹妹前来劝解,他总是表现出一副通达乐观的模样。

半个月后,乡试放榜的日子到了。宋乔名落孙山。今年不但是他,整个南平县里的学子都没考中。相较于他的腿,宋老财已经不关心中不中举的事了。

宋乔心情抑郁,饮食渐少,整日精神恍惚。半月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宋老财苦苦相劝,仍不起作用。

这天,宋老财硬劝着他吃了半碗饭,宋乔双眼无神地盯着虚空,用沉郁低哑的声音说道:“爹,如果杜家来退亲,你就应了吧。”

宋老财几乎要跳起来,尖声叫道:“你说啥?退亲?没影的事儿!”

他顿了顿又一脸悲壮地对儿子保证道:“你放心好了,爹豁出老脸闹一场也不能让他们退了。别忘了,咱手里可是有婚书呢。”

宋乔苦笑着摇摇头,脸色白中泛青,虚弱无力地说道:“爹,别闹了。我不能连累她。我也不怪她,给我留一点脸吧。”宋乔此时此刻心里像吞了一块苦胆似的,苦涩得难以忍受,眼晴酸胀,险些流出泪来。他强自忍着,动作迟缓的拉上被子盖住脸,独自承受着这种苦涩。

宋老财背着手在屋里徘徊了十几圈,心里暗忖道,他一定要找个办法解决此事,他得向杜三夫妻俩挑明了。最好能快些把方宁娶进来,好让儿子彻底安心。

宋老财长吁短叹,思量半晌,最后决定先让宋柳去探探方宁的心思再做别的打算。宋柳责无旁贷地点头答应。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气清冷,池塘中的荷花早已颓败,秋风吹过,水中寒波荡漾,给人一种凄凉萧瑟之感。只有屋后那一边菊花开得辉煌绚烂。宋柳压下心底的感伤,缓缓向方宁家走去。路过花丛时,她蓦地听见隐隐的说话声。

宋柳蹑手蹑脚地走近了一看,就见方宁和圆宁并排而行,两人边走边说。圆宁这次装扮得比上次更为光鲜。一张不大的脸上,每一部分都经过了精心修饰,虽然乍一看上去不错,但总给人些用力过猛的感觉。看样子,王氏是下了血本了。

圆宁的兴致很高,方宁的态度不冷不热,十分疏离。这些日子,方宁虽然忙碌不堪,但也知道老宅的一些事情,包括圆宁和王清举进展神速的事情。古代的男女不像现代要经过层层试探和深入了解,他们能在婚前见过几面就算不错了,很多人都是在婚后才见到彼此的尊容。王清举这次自然也没考中,他回来后,家人就开始给他张罗说亲。别看是续弦,他的要求还挺高,既要女方年轻貌美,又要贤惠懂事、知书达礼、体贴温柔。结果挑来挑去,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家根本看不上他,毕竟,他是二婚,虽说是举人的弟弟,但还是差了一层,又不是举人本人。看上他的,又不符合这些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