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人愿意自己过,就给他们一块地盘,反正哪些人的存在也能让德国法西斯头疼。

有时候,指挥员也需要很现实的处理实际问题。

现在53师作战人员中加入了大量其他军种的人员,还有原本的平民,为此游击队早已重新编组原来的部队建制只是名义上的保留,实际上的主力部队分成了4个分队:一分队直接归属师部,这里就是它的营地,实力也最强,主力是骑兵。

二分队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同‘波’兰边境地区活动,有时候甚至会进入‘波’兰境内游击作战,也多是骑兵。

三分队在白俄罗斯南部的普里皮亚季林区活动,主要是步兵。

四分队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主要活动区域在乌克兰利夫韦、科列茨以北地区,因为没有哪个地方比那里的游击队与当地人的关系更紧张、更危险!那里有部分“游击队”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为了争取乌克兰**,同时与德军和苏联作战:有时和德国人并肩作战,有时候又会袭击德军,非常‘混’‘乱’!

虽然现在梅利尼克身处乌克兰北部,但白俄罗斯就在北边几十公里外,这里没有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他对于民族主义者的态度很明确:如果可能,消灭一切由民族主义者控制的组装组织!

对于敌人、任何一切有可能危机自身安全的敌人,梅利尼克决不能手软,这点是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学到的经验!民族主义者,极度危险,必须彻底消灭!

因为封锁,主营地这边给养已经不多,急需补充,进攻德军小型据点是最好的选择:代理军事委员会委员给出了两个选择………拉特诺或者是卡缅…卡希尔斯基。

前者是乌克兰西部通向布列斯特公路干道上的一处重要居民点,后者是乌克兰西南部的一个“断头火车站”。前者现在对于德军来说显然更重要,后者攻击的安全‘性’更大,德军在那里没多少人。

“袭击拉特诺,这样至少还能配合一下东部的大***。”梅利尼克一锤定音:这“配合”也是说的有点大,但如果选卡缅…卡希尔斯基,不仅仅可能获得的物资极少,连“配合”的资格都没有。

。。。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科斯佳大叔和他的“煤石地雷”

。'

游击队的破坏袭击对重要‘交’通线路以及小股驻军的威胁最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重大损失;甚至会因重要‘交’通线路的不畅通,导致大部队或重要作战物资的调运受到干扰,从而严重影响、干扰前线的作战行动。

因此,对于占领军来说,游击队的活动危害极其巨大,无论日军还是德军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占领区出现游击队活动猖獗的局面,都组建起了一套反游击队作战体系。

而且无论是西方式思维的德军还是东方式思维的日军,对待游击队采取的态度都一样的残酷无情!不过,两个法西斯国家各自的反游击作战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

日军一般是组建专‘门’的反游击队部队去***游击队的活动,很少直接动用正规野战部队去清剿游击队(有点像“大扫‘荡’”,般是极多地“据点部队”加上少量的野战部队;当然。大规模使用野战部队的情况也有,那就是上规模的“大扫‘荡’”了。比如说《地道战》中的日军,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据点军”,而不是野战部队。)。

同日军不同,德军大多是直接用正规野战部队去清剿游击队,但同样建设有很少量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但是,日军的反游击队部队与德军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有很大不同,日军地所谓反游击队部队就是没有装备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部队建设成本低、组建迅速。很多时候这类低成本部队被称做治安部队。

治安部队由于火力贫弱(相对于德军啦,比我们中国的游击队十之**还是占有优势的,至少还是制式装备,我们是大刀长矛火铳什么都有。),并不能**在正面战场作战,所以也只能在后方从事清乡、扫‘荡’、征粮、保护后方运输线、保障野战部队的物资供应线与调动顺畅、打击防区内的游击队,维护防区治安。

说穿了,日本人那就是觉得打游击队动用野战部队太‘浪’费(小日本小家子气。和德国相比整一个穷鬼!)。

而德军的专业反游击队部队一般是从‘精’锐的山地步兵师以及伞兵部队‘精’选一部分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并‘精’通当地语言地军官与士兵,再经过严格的伞降、泅渡、化妆、煽动、投毒、暗杀、发报等等训练后组成,说白了就是现在的特种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