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5姆垂プ髡健R桓鍪呛笸耍�桓鍪乔敖��秸咝纬上拭鞯亩哉铡� 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灭亡几乎注定,他完全肯定美、英、苏他们会对日作战,他把自己的 军队保存起来,让别人去作更大的牺牲,这也是应该的,因为抗日战争的前期,中国战场的中国人民贡献太大,牺牲也太大,现在作适当的休养生息,也无可厚非。而共产党的军队大举前进,也是应该的,沦陷区的民众迫切需要有人去领导他们,否则社会就会一片混乱。国共的一退一进,对双方都有好处,各得其所。 毛泽东在抗战后期非常自信,他对南下干部说:“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他还风趣地以柳树和松树来生动地譬喻共产党员的机动性和原则性。他说:“共产党员好像柳树一样,到处插下去就可以活,长起来。但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所以还要学松树,挺而有劲。柳树有机动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可亲,松树可靠,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可亲、要可靠。” 做好城市工作,是*六大决议中就提出来了的。但是,十年内战中,没有条件去实现它。1944年春天,毛泽东重新提出这项任务,并且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客观形势所决定的。那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已有很大的发展,日本侵略者所占领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在这抗日根据地的包围之中,而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却远在中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黄河以北几乎没有国民党精锐部队的踪迹。因此,预计当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八路军和新四军完全有可能首先进入这些大城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长期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也是一种历史的机遇。 蒋介石对抗战后期的策略,有利也有弊。在军事上他有力地保护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但在政治上却得到了不少的骂名。况且在中国大地上,他也丢失了不少的地盘,为抗战过后的局势埋下了隐患。 “日本投降了!”胜利的消息传来,延安城内外一片欢腾。毛泽东和边区人民一起,沉浸在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中。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篇章。它是中国人民在近代第一次完全战胜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这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正是这场战争,极大地教育和锻炼了中国人民。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道:“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场充满惊涛骇浪的战争,同样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指针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成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在近代中国,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最坚决而又成功地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把祖国从危难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取得人民最真诚的信任和拥护。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广大民众充分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凝聚成一股任何外国侵略都无法战胜的巨大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洪流中纯熟地驾驭局势,始终清醒地指明夺取胜利的正确方针和办法。 抗日战争不仅锻炼了中国人民,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八年抗战的无数事实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奔集到它的旗帜下来。到抗战胜利到来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政治中的地位,已远非抗战开始时的状况所可比拟的了。这种影响往下延伸,为日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日本垮台之快使得蒋介石及其政府毫无准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蒋介石这时应该尝到了。 1945年8月15日,国民党参谋长陈诚麻将正打得起兴,这时,电话铃响了,电话是从总统官邸打来的,他不敢不接,嘴里嘟嘟囔囔地抱怨搅了他们的牌局。陈诚听完电话,放下听筒之后,转过身来,突然大声说道:“好了,是他。为什么日本人非得今天投降?现在我要去参加胜利*了,偏赶在我玩得正带劲的时候。”其他人都说:“就是,胜利来得太快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准备呢。”其时天津市长萧振瀛显得比其他人更为兴奋,他说:“不信等着瞧吧,接管东北将是我们最头疼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