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我已经记不起这事的起因,但在刚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对战争发生浓厚的兴趣。此后,我阅读了大量不同人写的战争回忆。我认为,所谓“和平主义”,即认定战争是日本历史的污点而用幕布把它掩盖起来的那种和平主义,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知道真相,没有人能反对战争。人类在战场上、在后方前沿的表现是多姿多态的,其动机也各不相同。我认为我们不能以刻板的“战争即罪恶”描述这一时期。 战争真正的特点毫无疑问是相互残杀。这样的事情也确实不允许再度发生。但就因为这个,我想知道前方将士到底是如何看待真实的战争的,他们作为军人和作为人,都看到了什么。他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让展现历史侧面的个人经历,与被偏见扭曲的日本军队的名声一起埋葬,不也是一种罪恶吗? 你们这些熬过了陆战、海战和空战的人,唯有使你们的经历成为历史,后人才能从中吸取经验。请把那些活生生的事告诉我们吧。 河边美佐 20岁 学生 横浜市 &nbsp&nbsp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代替我离去的父亲�

我回忆起父亲。1935年前后,他带着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横穿大海到了中国,随后应征入伍。他在中国有一个家,他自己甚至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在他思乡心切,想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而回到日本时,他记得他的中国朋友和气地对他说,什么时候回来都行。还有一次,他说一个朋友向他求药,尽管他已经说了好多次他没有。最后,实在没办法拒绝,只好拿一小片纸,包了一点牙粉给了那人。没想到后来人家直向他道谢,说孩子的病医好了。 日本战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的上司都跑光了,只剩下我父亲这样的士兵(他那时是二等兵),和几个军阶稍稍高一点的士兵。那些曾经对中国人非常野蛮的人现在反过来受到中国人的苛待。父亲常常一边啜着清酒,一边给我们孩子们讲那些日子的事情。在我出生以前,他对母亲说,“我在中国作恶不少,我们这些人是不可能生出四肢完好一点毛病没有的孩子的。”我想,即使是父亲,也有一些话没法对我们讲。这里,我代替16年前在56岁时病逝的父亲寄上这封信。 对战争一无所知的我身上流着父亲的血,所以,我正走在那场战争的延长线上。我把父亲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这或许就是我们日本人的责任吧。 长冈荣子 36岁 家庭主妇 多摩市 &nbsp&nbsp。 最好的txt下载网

送给下一代的礼物�

我生于1948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常听父母、还有外祖母讲述战争时候的故事。父亲讲的多是战场上的事,母亲讲的是如何眼看着她们家的房子在空袭中坍塌,以及她如何冒着极大的危险,抓着她小弟弟的手,穿过烈焰逃生。我外祖母有一次对我说,当她和她丈夫一起逃跑的时候,遇见一个半裸的、吓疯了的妇人,死乞白赖地求她把身上的和服给她。外祖母尴尬得不得了。每次,他们讲故事的神情,都好象是说走了嘴似的。 我父母白手起家也是很可怜的:母亲的娘家烧得精光,父亲从瓜岛就拣回一条命。我父亲复员时,带回一条卡其布军毯。那军毯已经破得像块抹布,他却当成宝贝一样。即使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就知道战争的悲惨。我外祖母三年前过世,父亲和母亲也已经年过六十。时光流逝,活在世上的战争见证人越来越少了。 战后四十年过去了,他们今天或许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待过去,并用他们自己的话反对战争了。他们或许想把一切都忘掉的时候,我希望他们把自己的经历不加粉饰地讲述出来。这是他们送给下一代的最好的礼物。 加藤美枝子 38岁 家庭主妇 丰田市 &nbsp&nbsp 。 想看书来

如何使牺牲变得有价值�

田口先生在信里写道:“把拚命保卫祖国的同胞的死看得一钱不值”,但我想来想去,觉得他们的死就是“一钱不值”。我完全同意田口先生的想法——“战争是如此恐怖和愚蠢”。也忘不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的人们。我从心底里为他们祈祷,愿他们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 许多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和死者的遗属,象田口先生一样,相信死者是在“拼命保卫祖国”,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我能理解这种心情。如果不这么想,可能也就活不下去了。否则他们怎么能接受他们挚爱的丈夫和儿子的死讯?但是,死者真死得其所么?要是战争早点结束,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也可能不会挨原子弹了。不,要是不打仗就根本不会有这些事。 田口先生说:“他们保卫了我们祖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