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摺U庵志赫�唤龅贾铝苏��团┟褡橹��涞哪Σ粒��乙惨�鹆硕懒⑴┟褡橹�痛邮粲谡��呐┟褡橹��湮�竦猛�豢橥恋鼗蛲�槐市糯��⑸�拿�埽�婧蠓⑸�呐�*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土地(1)

恰帕斯州东部有一片崎岖的热带丛林,因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发源于此并一直到今天仍以此为据点而名扬世界,这就是著名的拉坎顿丛林。对于拉美的左派游击队来说,这里是建立游击中心的理想之地。茂密的丛林提供了藏身之处,条条河道便利了流动和信息传递。这里还与危地马拉接壤,一旦处于危急时刻,可以及时地撤往国外。萨军副司令丹尼尔说,恰帕斯是“一个适合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尤其是拉坎顿丛林。因为这里与世隔绝,难以进入……而且这里没有政府驻军,有可能毫无问题地进行射击训练”。马科斯也指出,“你需要一个隔绝、安全、荒无人烟的地理环境,这样你才不至于被发现”。但是,恰帕斯之所以成为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发源地,却并非地理因素的偶然。实际上,这里的印第安人农民长期以来遭受的贫困、*,尤其是土地被剥夺,已成为革命的导火索。更重要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教会和墨西哥左派的努力下,恰帕斯的印第安人农民已经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民组织,获得了广泛的政治动员。正如丹尼尔所说,“人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在政治上组织起来了”。

70、80年代,在恰帕斯出现的有组织的农*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拉坎顿丛林、西莫赫维尔和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这是因为,与中部高地地区不同,在这些相对边缘和居民点分散的地区,政府和执政党机构的控制相对较弱,从而为独立的农民组织的建立保留了一定的空间。

拉坎顿丛林位于东恰帕斯,在50年代前基本上还没有被开发,仅有很少拉坎顿印第安人(Lacandón)零零落落地散居其中。5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压力,恰帕斯中部高地的策尔塔尔人和佐齐尔人离开故土,冒险进入拉坎顿丛林,寻求土地定居和耕种,他们越过北部和西部的农牧场,直接在东部和南部的热带丛林建立定居点。1970年,埃切维里亚就任总统后,为了改善形象,提出推进土地改革,向来自其他地区的农民开放墨西哥未开发的南部地区。在这种政策下,来自墨西哥全国各地的移民也涌入东恰帕斯。到1980年,来到奥科辛格的外州移民最为集中,占农村人口的7%以上。80年代初,为了阻止来自危地马拉的难民潮,政府再次鼓励来自外州的移民定居于位于恰帕斯与危地马拉交界的地区。

这样,拉坎顿丛林变成了缓解恰帕斯州和全国土地压力的安全阀。这里存在尚未开发定居的土地,政府鼓励高地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农民到此定居,以避免与私人地产主发生直接冲突。到1970年,估计有10万人定居于此。1950—1970年,该地区最大的市镇奥科辛格的人口从13940人增加到34356人,翻了一番还多,到1980年又增加到 69757 人,又翻了一番。

为了土地(2)

与绝大多数热带丛林一样,在东恰帕斯的拉坎顿丛林中,种类繁多的植物覆盖在浅土层上,一旦这层覆盖物被破坏,在赤道地区炎热的日晒下,土壤将会迅速风化。这一地区的原住民,引进和培育多种多样的作物,知道如何在不破坏土壤的前提下进行耕作。例如,根据人类学家詹姆斯·D。纳森斯(James D。 Nations)的描述,一位来自门萨巴克(Mensabak)的拉坎顿人老何塞·卡比诺(José Camino Viejo),种植了多达79种不同的作物。在自己仅3公顷大小的农场上,他生产玉米、菜豆、南瓜、大米、菠萝、甘蔗、香蕉、芋头、木薯、洋芋、酸橙、柑橘、棉花、鳄梨、可可和土豆等,主要供自己消费,而非出售。但是,新来的移民往往采取适合于他们原来居住的温度较低、土壤较为肥沃的高地地区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并引进了牛和咖啡等作物,进行商品作物生产。这种耕作方式很快使地力耗竭,大片的热带雨林变成了贫瘠的草地,仅适合放牧牛羊。为了生存,这些移民便向政府提出土地申请,要求获得新的土地。

最初,由于尚存未经开发的空闲土地分配,政府能够在不损害私人地主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农民的需要。但是到60年代,这种土地已基本上被分配完毕,农民开始要求获得此前的土改尚未触及的价值较高的农牧场和种植园土地,由此引发了围绕土地争端而产生的社会冲突。

根据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