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痢F肓楣�对锻�������尤耸��啵�粤瞎巡坏兄冢�吐柿炀�映艘雇硖佣萘恕!�

晋军中精通音乐的师旷次日晨对晋平公说:“乌鸦有了愉快之声,齐军大概逃走了。”晋臣叔向对平公说:“城上落下了乌鸦,齐师逃跑了。”晋军于是进入平阴,继续追赶齐军。

晋军在这次战斗中伪装兵士和军阵,以假诈敌,虚张声势,给齐人造成恐惧气氛,动摇了其作战决心,未曾交战就使齐军后撤。这是一次极成功的军事谋略活动。

平阴之战中晋人的谋略活动对同时代的孙武一定产生过一些影响,孙武以如下兵法理论概括了相类似的军事谋略:

第一,孙武提出“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孙子兵法?势篇》)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示形,用假象迷惑敌人,敌人便会听从调遣。唐代名家李筌直接以平阴之战为例解释《孙子》此句之意。杜牧认为《孙子》此句含如下之意:“我弱敌强,示之以强,动之令去。故敌之来去,一皆从我之形。”

第二,孙武提出了“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用兵谋略。后代学者张预解释后半句时认为,用兵时可采取“迫而使之惧”的方式夺其“心谋”,这正好体现了平阴之战中的谋略。

第三,平阴之战中晋人在车后拖着柴草,故意扬起尘土,示以战车来攻。孙武正面理解这一现象,提出“尘高而锐者,车来也。”(《行军篇》)提醒人们,尘土高扬笔直上升,表明敌人兵车驰来。

第四,孙武总结晋人凭城上落乌而对齐军情况的正确判断,提出:“鸟集者,虚也。”(《行军篇》)和郑人凭鸟断定楚军空营的事情一样,杜牧、陈白皋、张预等《孙子》注家将此作为解注这一察敌之法的直接例证。

平阴之战是晋人谋略思想的胜利,它启发后人在军事活动中要善于筹谋,争取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的最高用兵境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叔向:伪造私信,书“遗”敌庭

苌弘是春秋末期周景王、敬王大臣刘文公属下的大夫,在晋国六卿的内讧争斗中支持范氏,为晋国其他派系所憎恨。《韩非子?内储说下》和《说苑?权谋》都记载了晋国执政叔向诱使周室杀害苌弘所施用的“遗书计”。叔向常去周廷会见苌弘,这一次,他摹仿苌弘笔迹,以苌弘名义写下了一封托叔向转交晋君的书信,信中写道:“请按以前约定的时间兴兵攻周。”叔向会见了苌弘后照例拜见周君,假装把这封信遗失在了周君之廷,匆忙离去。周公看到这封信,认为苌弘暗通晋国,出卖周室,于是诛杀了苌弘。

叔向此计的要害,一是伪造苌弘通晋卖周的证据,二是把这一证据不露破绽地传给周君。只要完成了这两步,就自然离间了苌弘,达到借周君之刀杀掉苌弘的目的。

伪造苌弘通晋卖周的证据,叔向选用了书信的形式。他摹仿苌弘笔迹,写下了苌弘约晋兵攻周的书信,于是完成了计策的第一步。在更为关键的第二步中,他借拜会周君之机,将书信佯作遗失于周廷,于是把苌弘出卖周室的证据留给了周君,其他事情全如所料地顺利实现。

叔向的遗书计是对敌人的离间,它是把捏造的证据巧妙地转交给离间对象的上司,从而将卖国的罪名强加于该对象,不露痕迹地实现借刀杀人的目的。

遗书计被东汉末期的曹操谋士贾诩创造性地使用过。公元211年曹操率兵与马超、韩遂在渣关相持,曹操采纳贾诩之计,送给韩遂密信,信中重要字句故作改动痕迹,马超从韩遂那里要来书信观看,见多处改动,心中大疑韩遂。(事见《三国志?武帝纪》)《三国演义》据此生动地描写了“曹操抹书间韩遂”的故事(第五十九回),这都是巧借书信的离间策略。

智伯:送敌大钟,诱劈军道

春秋末有一小国,名叫仇由(在今山西阳泉市),此国地僻道狭,没有通车之路,故在大国争霸中得以生存。《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战国策?西周》、《韩非子?说林下》、《史记?樗里子列传》、《淮南子?精神训》多处记载了晋卿智伯以“大钟计”攻灭仇由的事情。智伯想攻灭仇由,苦于没有通车之道,于是筑了一口大钟送给仇由君,这口大钟必须两车并行才能运送。仇由之君为接回这口大钟,发动国人斩高岸、填低谷,拓出了一条又宽又平的大道。及仇由人将大钟运回,智伯率大军随到,一举攻灭了仇由。

智伯对仇由之君投其所好,以利诱之,他以赠送大钟为幌子,实则诱使仇由人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