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效“会道的”和“盲修者”就好比两种完全不同的执行者:

前者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效果;

后者则用最大的投入,换来了最小甚至是得不偿失的效果。

所以,在执行中,要做“会道的”,而不要学“盲修者”。

敬一丹是中央电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她的工作中,曾执行过无数次任务,但其中最有挑战性也最精彩的一次,可能是在###总理到中央电视台视察时,请朱总理为《焦点访谈》节目题词。

因为在此之前,###总理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绝不题词。而且确实多年来,从来没有哪个电视台获得过总理的题词。

当敬一丹接到这个任务时,一方面非常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了执行的“高难度”,她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如何才能既完成任务,又不违背总理“不题词”的诺言呢?

1998年10月7日下午,###总理一行人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并与台里的领导和《焦点访谈》节目组的编辑、记者进行了座谈。

当座谈进行到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敬一丹感到这是难得的好时机,于是立即走到朱总理面前说:

“总理,今天来的记者不到我们节目组人数的十分之一,许多人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写几句话?”

敬一丹说得既诚恳又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了敬一丹一下,笑了,然后接过纸和笔,欣然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十六个字。

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将气氛推入到了高潮……

毫无疑问,敬一丹是个“会道”者,面对高难度的任务,她并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方法:直接请总理题词,而是用真情实感和合情合理的理由,并巧妙地避开“题词”这个话题,最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执行到位,不仅要看结果,也要看投入产出,要学会运用方法、技巧和时机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

“说不破一车书,说破一张纸”

执行要想以合适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效,表达到位也是一个关键。

因为很多时候,执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说服别人的过程,话能否说到点子上,就变得至关重要。

正所谓“说不破一车书,说破一张纸”,话不到位,说得再多也没用;而能够说到点子上,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

说话要想到位,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

说话要到位,就要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引起别人的共鸣。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曾一度因炸药供应不上面临停工、延误工期的困境。领导心急如焚地派工程部的李连长带车到东北某化工厂求援。

李连长昼夜兼程赶到化工厂供销科,可得到的答复却是:眼下没货!

他找到厂长,但厂长很忙,没时间听他多解释。于是他就跟进跟出,一有机会就讲几句。但厂长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

“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

但他还是不死心,厂长看他跑来跑去也很辛苦,于是给他倒了杯茶,并劝他另想别的办法。

李连长喝了口茶,立即找到了新话题:

“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从海河槽里、各洼淀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叶水就是黄的。”

然后他一眼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于是接着说:

“您也是戴的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十块表中就有一块是天津的,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一吨水,造一吨碱要160吨水,造一吨纸要200吨水……引滦入天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

保证完成任务(6)

说着说着,李连长动了情,而听着听着,厂长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得柔和起来:很显然,他被打动了。

最后,厂长拿起电话下了一个命令:“全厂加班三天生产炸药!”

三天后,李连长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