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一 在公共租界办学(2)

在东区小学校园里,两栋西式建筑被用作校舍,共设普通教室13间、特别教室4间、教员办公室和宿舍14间,另设体育室、图书馆、实验室、美术室、自然室等。花园中原有人造湖和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大草坪被利用为操场,树立起用于悬挂国旗的旗杆,搭建了司令台和篮球架、排球架。陈鹤琴亲自设计的秋千架、多角架滑梯及沙坑、六角亭、跷跷板等玩具依次安放。每天早晨,学校在操场上举行朝会,面向国旗行礼,各班学生轮流升旗,然后全体学生列队齐唱校歌后做早操。

除国语、算术、英文三门主科以外,自然、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尤被重视。国语课既教课文,也教习字,规定每天临摹字帖写大楷一张、小楷三行,每周交周记一篇,每学期读课外读物一本。陈鹤琴主张,教学应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幼儿画图要用大纸不要用小纸;学生写作文用活页纸,上部画图,下部写句子,将语文与美术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学生上自然课,不仅看挂图和标本,还要动手做实验,授课教师还教学生如何做盐、做冰激淋和煎荷包蛋。女生学做手工、绣枕花、编织麦杆拎包等。学生上美术课,学铅笔画、水彩画、毛笔画、静物写生等,较好的作品被陈列在走廊墙壁上的玻璃窗里。学生上体育课,除训练站姿、列队行进、跑步操外,还进行田径和球类运动。学生上音乐课,学习简谱、五线谱和唱歌。为培养学生情趣,校园里建有花房,栽种花草。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教儿童自己动手。只有通过儿童自己动手,才能真正学到本领。在工部局的学校里,学生被安排参加许多实际工作,以培养和锻炼自治能力。各班级有值日生制度,由学生们轮流打扫卫生、关门窗、关电灯等。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各种比赛,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卫生习惯等。陈鹤琴的办学理念和标准在他所创办的各个学校处处都得以充分体现。东区小学女学生梳着齐耳的短发,穿着白色的翻领衬衫、深蓝色的背带裙子,脚穿长筒袜子和球鞋,整齐划一。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师范专业院校,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衣着文雅朴素,不烫发,不佩戴金银首饰;上课一律讲标准国语,不训斥、责难或体罚学生;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不在课堂上公布,更不对学生成绩排名次,强调对待学生平等、公平。

1930年9月1日,位于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麦特赫司脱路(今泰兴路)口的工部局西区小学开学。学校校址原为一地产商的大洋房,房间大小20多间,是附近地区条件最好的学校。招生布告一经贴出,立即引起市民关切,纷纷前来报名。1933年该校新校舍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路)新闸路建成,陈鹤琴根据教育原理和儿童特点亲自参与了学校的设计。他想得很周到,教室全部一面采光,宽敞明亮;校舍内有暖气、饮用砂滤水等新式设备;还有装有煤气灶和纱窗的厨房,学生可在里面搭伙;各年级用的课桌椅,依各年龄段儿童的身材设计高低;陈鹤琴还专门设计了一种看书板,呈45°斜角放在桌上,以防止学生近视眼;教室均设有换气通道,使空气保持新鲜;在各楼层楼梯转角处的木栅中间有一圆孔,可使楼上的孩子透过圆孔看到下层楼梯,防止儿童上下楼梯时因拥挤发生事故;此外,学校里男、女学生厕所,一、二、三楼加起来有数十个之多,厕具依照低、中、高各年级儿童身高区别设计配套。学校设有运动场、大礼堂和美工、自然、音乐、劳作四个特别教室。大礼堂可容纳四五百人,配备电影放映机。

一 在公共租界办学(3)

陈鹤琴十分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从一年级就开始讲授音乐知识。除聘请造诣高的专家来校任教外,在音乐教室挂有著名音乐大师的肖像,黑板上画有五线谱,教室里有钢琴和其他乐器。学校还组建了一支小乐队。当年19岁的马虚若受聘先在工部局北区小学(现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后在工部局东区小学(现霍山路小学)、工部局西区小学(现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担任音乐教师。马虚若曾回忆:陈老很重视小学儿童音乐教学。他经常陪同专家或外宾来听课。我觉得很被动。有一次我对陈老说:“下次如果有专家来听课,请先通知我,让我早作准备。”陈老听了就笑笑说:“以后每堂课都要作好准备。有人听课与没人听课要求一个样。”他的教导我一直记在心里,一直影响我一生的教育事业。马虚若还回忆:我在小学一年级是用听唱法,就是老师唱一句,孩子们跟唱一句。逐渐加深范唱一段,他们跟唱一段。逐渐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歌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