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何小康又在床上折腾了几个回合,六弯床的吱嘎声在黑灯瞎火的房间里荡漾开。何小康琢磨来琢磨去,今晚无论如何也要告诉婆娘他看到了一个人,在青龙嘴菜市看到的。

何小康作出几种猜测。婆娘得知那个人就在青龙嘴菜市后会有什么反应呢,她会不会想去见见那个人呢。再说,在自己看到那个人之前,婆娘是不是早就看到那个人了……何小康反复惦量了一番,最后还是没将他看到那个人的事告诉给婆娘。

何小康今天下午的的确确看到一个人。一个他这辈子都不愿看到的人。

今天下午,他和婆娘的一板车菜快要卖结束时,婆娘说她要上一趟厕所就去了菜场尽头的公厕。何小康给一个年轻妇女称完两条黄瓜(大棚反季节蔬菜),正递过去一小捆大蒜抬头的当口,他的目光正好碰上一个穿制服男人的目光。

那身制服是工商制服。

小康路上的往事④

何小康住桃花坳时就认识那是工商部门刚换的一种新款式制服。何小康当时就骂,做工商干部不仅可以拿国家的工资,还可以穿国家的服装,日他娘的,俺们这些当农民的就没那福分。

何小康把头埋得低低的,尽量装着没注意到对方的样子。何小康感觉那身制服走远才抬起头,缓缓嘘了一口气。婆娘上完厕所转身,何小康就憋憋屈屈地拉起板车往菜场外边走去。由于阴雨天气,下午的菜市没多少人,何小康拉板车从菜市里面走出来很顺畅。婆娘说菜还没卖干净呢?

何小康说,算了,边回去边在路上卖吧。

何小康拉着板车,婆娘跟在后面。何小康拉板车的速度明显比平常快,而且要快出许多。婆娘本来就胖,走路慢。何小康一走快,婆娘就越发跟不上了。何小康万万没想到,如今搬进那个城里居住偏偏又看见那个人。令他猝不及防,焦躁不宁。

那个人是柳有仕。

当初,大概二十几年前吧,杨桃幺选择了何小康,而没选择柳有仕。柳有仕还在部队当兵,何小康在村小做民师。曾记得,何小康去杨家娶杨桃幺时,柳有仕仍在家里探亲,还到杨桃幺家喝了喜酒。到杨桃幺家喝喜酒的柳有仕那次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不省人事。

杨桃幺的爹见状,请村上几个劳力把他送了回家。柳有仕和杨桃幺住一个村子,连两家的屋也颇近,都住在九佛岗上。九佛岗离何小康家桃花坳不远,隔一座山。

九佛岗是个麻雀小集,乡里一个管理区所在地。坳子里的乡亲赶场赶的就是九佛岗。假如当初杨桃幺选择了柳有仕,她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似乎不会是现在这样子。柳有仕从部队转业分配进那个城里,据说混得不错。

()

这些年,他已混得一官半职,当上所长。杨桃幺每天卖蔬菜的青龙嘴菜场就在柳有仕的管辖范围。假如杨桃幺选择的是柳有仕,至少,杨桃幺早就搬进了那个城里,在那个城里生活了。说不定,杨桃幺也弄到一个单位。

杨桃幺是娘家九佛岗上的大美人儿,百里难挑一的丫头。杨桃幺不顺心时,特别是在同何小康吵架拌嘴时,她就有了借口。杨桃幺就经常埋怨,当初嫁你何小康是俺杨桃幺瞎了眼睛。

何小康心知肚明,杨桃幺是后悔当初没嫁给柳有仕。何小康不气不恼,焖在心里。杨桃幺嫁给何小康也没么子不好。何小康是个头脑活络的人,民师没做了,就在家里栽桃树卖桃子,同样让一对儿女和婆娘的日子过得滋滋润润,有颜有色。

看看,不是么,坳子里就他们一家搬进了那个城里。

何小康明日要去的铁桥菜场位于大堤边,那个城里是紧傍长江的一座县城。铁桥菜场不是很大,比青龙嘴菜场小,小得多。婆娘说何小康疯了,是因为她前些日子在青龙嘴菜场听人讲过,铁桥菜场的生意远不如青龙嘴菜场。再者,铁桥菜场离他们的居住地远,远很多。来回一趟要多走一里路程。杨桃幺怎不说何小康是疯了呢。

何小康是当家的,当家的说话算数。铁桥菜场远虽远些,何小康和婆娘还是去那边卖菜了。而且,何小康日日同婆娘一块儿去卖。

铁桥菜场的生意果真差劲些。第一天,一板车蔬菜,他们卖到下午四五点才卖完。折回时,那些卖晚餐菜的菜农也进了菜场。

路上,婆娘问,铁桥卖得舒服啵?

何小康说比青龙嘴卖得舒服呢。婆娘一想到铁桥的生意不如青龙嘴,就嗔怨起何小康,又问何小康你哪里舒服?

何小康说,俺那里都舒服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