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第1/1页)

她把手在粗布衣衫上擦了擦,伸手就去拉施慈,把他往家里领。 施慈握住她伸出来的手,老人家一双手上全是岁月的痕迹。 施慈笑着,声音又温和了几分:“不是说知遇兄是魂魄离体吗,如今我将会招魂的高人请了回来,知遇兄有救了。” 方知遇,就是方大娘那昏迷多年的儿子。 方大娘喜极而泣,一双满是伤痕和老茧的手紧紧抓住施慈,原本充满死气的身躯像是注入了一股活力,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好!好!这些年多亏了阿慈,若不是你,我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啊!” 施慈是几年前游历到此,遇到了方大娘一家,他决定以凡人的身份游历,尽量不用法术,迷路山中时正巧遇到了外出找食物的方大娘。 方大娘眼睛不好,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些光影,但是她在此处生活了几十年,闭着眼睛都能在附近山里转悠,这才将施慈带到了自己家中。 方大娘不仅仅有一位昏迷多年的儿子,还有双目已盲的儿媳。 多年前方知遇莫名其妙陷入昏迷,就是她的儿媳方氏扛起了家中一切。 方氏孤苦无依,嫁到方家后方大娘把她当做亲生闺女,只可惜成婚没两天,方知遇就昏迷过去。 一开始她们只当方知遇睡着了,谁知这一睡就是几十载。 方氏为了扛起一家的吃喝,白天下地,晚上织布,生生熬瞎了一双眼睛,方大娘年纪大了,无法下地,只能替人浆洗衣服整点钱糊口。 她虽然眼睛不太好,但比起全瞎的方氏,却方便许多。 山里多小河,她怕方氏出门不小心出什么意外,就让她在家里照顾方知遇,自己想办法整银子。 二人相依偎过了许多年,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施慈到方家时见她们如此辛苦却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便用了一个月替她们修缮屋顶、砍柴挑水。 这些事明明都能用法力解决,但是他却亲力亲为,真正将自己当做多年前那个不会法术的凡人。 方大娘虽然能看见模糊的影子,却不知施慈究竟是什么样,只当他是普通人家不小心走丢的年轻小伙,相处下来把他当成自己的晚辈。 施慈在方家待了两个月,眼看她们的日子好起来,他便离开继续游历,偶尔回来瞧瞧。 方大娘和方氏虽然生活困苦,但她们身上有一股子韧劲,仿佛生活的风霜无论如何也无法摧毁她们,那是生而为“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施慈最后一次走之前正好在后山发现了一处清冽的泉水,于是便用竹子将水引到缸中,只是如今看来那处泉水恐怕已经干涸了。 也是这次有游历之人来到方家,看出方知遇魂魄离体,需要招魂将人救醒。 此时的施慈福至心灵,封神的玉简闪过一道光芒,他明白时机已经到了。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施慈纵然已经知晓许多,但依旧无法插手。 只有“时机”合适,才到他出手改变一切。 于是施慈踏上了寻找“高人”之路,将迷路的游子接回家中。 这是属于方拓的因果。 他一心求仙问道,如今求仁得仁,又降妖伏魔积累了不少功德,本来榜上有名,只是因为还有因果未断,不能归位。 施慈就是来助他归位的。 无形之中像是有一只大手,领着施慈来到方家,让他解决方拓之事。 这就是,天机莫测。 哪怕已经到了施慈这个位置,也无法逃脱天命。 什么时候才有真正的大自在?那恐怕要在他封神之后才知道了。 方大娘将施慈和方拓带到屋子里,方拓收了伞,望着家徒四壁的小小房屋,眉头不知不觉皱了起来。 方大娘待施慈的态度十分亲近,对方拓却有些拘谨,在她看来,方拓既然是个有大本事的人,那定然是村里说书先生说的那种陆地神仙之流,她一个普通人,自然是怕怠慢了神仙的。 而施慈是帮了她许多的晚辈,她心中感激施慈,却因为施慈普通人的身份,将他看做好心肠的晚辈,对待他的态度十分自然而亲近。 方拓察觉到了这种不同,他心中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涩,却因不认识方大娘而十分茫然。 待方大娘去厨房为他二人倒水喝,施慈才看向方拓:“方兄觉得此处如何?” 可曾觉得此处熟悉,可曾想起了什么? 方拓没有听出来他的言下之意,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些:“此处山清水秀,倒是一处风景秀丽之地。只是方大娘一家瞧着十分艰苦,叫我心中不忍。” 他如今还只当自己心头忽然生出的情绪,是对方大娘一家的怜悯。 施慈摇头失笑,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