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页 (第1/1页)

施粥之人一心想救济这些人,可能考虑过后续带来的问题? 施慈撑着伞,站在人群不远不近的地方观察了许久,直到济善堂的主动来接触他,他才从沉思中回过神。 “这位先生可是有什么事?” 来人是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大概是看施慈衣着和气质不像缺衣少食的穷人,却又在济善堂门口站了许久,这才上前询问。 施慈微微一笑,朝他颔首道:“我本欲来柳县寻人,谁知到了之后故人却不见踪影。不知济善堂可否帮我找找我那位朋友?” 中年人有些迟疑:“这……先生要找何人?” 施慈道:“我朋友姓赵,名赵财神。” 中年人皱起眉,这年头哪里有人用神名当名字的? 听这名字,不像什么有钱人家,大概也是一位穷苦百姓。 柳县虽然不是什么大县城,但人口也不少,想找一个人还是有些难度,好在济善堂在整座县城多处都有施粥的地方,可以拜托百姓们帮忙打探消息。 想到这里,中年男人应道:“找人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还需要请示过我们老爷……先生不如在济善堂暂住一晚,明日我便来给先生答复。” 施慈点头道:“好,那便多谢了。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中年男人道:“先生叫我赵阿大就行。说来也巧,先生要找的那位朋友和我家老爷都姓赵,也是缘分一桩。” 施慈笑道:“那当真是有缘。” 在赵阿大的安排下,施慈住进了济善堂的客房之中,赵阿大在前方带路,施慈跟在他后方,想起方才见到的一幕,有些好奇。 “赵家施粥,可曾想过给他们找份活做?” 赵阿大看了他一眼,有些不赞同道:“这些本就是苦命之人,家中粮食不够了这才来济善堂,我家老爷念他们可怜,又何如能乘人之危叫他们干活?” 施慈叹了口气,话锋一转:“你家老爷可是家中颇有资产却从未接触过经商之事?” 赵阿大还没明白话题怎么跳得这么快,有些愣怔:“……的确如此,先生怎么知道?” 因为在商场摸爬滚打之人不会有如此天真的想法。 他叹了口气,循循善诱道:“济善堂善名远扬,我知晓赵老爷和济善堂的诸位都是为了那些苦命的百姓好,只是你们可曾想过,若是一味地给予而不收取报偿,就会滋长他们好逸恶劳之心。” “升米恩斗米仇,若是日后世道好起来,他们反而会怪罪赵家不再接济他们,届时赵家又该如何?赵家纵使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般消耗。” 赵阿大一惊,这些却是他们没有想过的,他们一心只想着让百姓们好过些,不必如此难捱,却没想到这一层。 不过这些百姓本就穷,要收取报偿,和发国难财有何区别? 这么想着,他也这么问了。 施慈道:“我进城时见城外积雪颇深,大雪覆盖之下外出艰难,也无法做农事,这些人吃饱了也是回家躺着,济善堂何不将他们组织起来,将街边的积雪清扫干净,修缮被大雪压毁的房屋?如此一来,既不会叫他们养成吃白食的习惯,也能为柳县作出贡献。” 此言一出,赵阿大福至心灵:“这是叫他们用劳动换取报酬!” 如此一来,不仅不会叫他们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济善堂人手不够的问题也解决了。 他不是蠢人,之前被一叶障目,如今豁然开朗,想的就多了,甚至举一反三,想到了许多能用人的地方。 但是这些还得和他家老爷商量。 赵阿大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对施慈的态度更亲近了:“多谢先生指点,先前我还没想到这一层,只觉得咱们赵家家大业大不缺这些银子……先生放心!找人之事包在我赵阿大身上!我必定竭尽全力帮先生找到好友!” 施慈知晓一时半会找不到人,但还是没有拒绝他的好意:“那施某就在此谢过赵管事了。” 赵少伯 因为赵阿大的安排,施慈在柳县有了一处落脚之地。 他站在济善堂的二楼,底下排队喝粥的百姓足足一个半时辰才全部离去。 柳县虽然不大,但要想在全县施粥,赵家恐怕真的得有金山银山才撑得住日日如此。 但好在其他人为了博个善名,也跟在赵家身后施粥,这才为赵家减轻了一部分负担。 虽然这些人财力不如赵家,食物也不如赵家来得好,但是人饿急了就不会在乎吃的好不好了。 听说赵家订了一批冬衣还在路上,诗词心中默默计算着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会花费多少银子,然后心中默默感慨赵家不愧是财大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