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饥饿危机(22) (第1/2页)

仔细一样,宋国白替姜国养灾民了,太亏了。

虽说姜国王女是为了姜国考虑,可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三皇子一看咬牙切齿,父王同意大皇子的话也就算了,毕竟大皇子比他年长几岁,可现在这么欣赏的看着一个不足七岁的小女孩是怎么回事?

如果父王采纳了姜国王女的意见,今日朝会过后,大臣们是不是都觉得他堂堂一个宋国皇子,还不如姜国一个六岁女童?

这是要让他蠢钝的名声传扬的天下皆知啊。

不行,不能让那姜国王女得逞!

“父王,姜国王女所说乃是一派胡言!危言耸听!如今我宋国鼎鼎有名的大国,各国百姓仰慕宋国强盛,如果得知自己成为宋国国民,还不欣喜若狂?姜国王女所说实在是见识短浅贻笑大方。可笑!”

三皇子瞥了一眼苏瑾歌,很不屑的甩袖子,一副不屑与之为伍的样子,觉得和她站在同一个朝堂都是脏了空气。

苏瑾歌不慌不忙的行礼。“三皇子此言差矣,我虽小,见识浅薄,比不上在座各位渊博之士,可最简单的道理我还是懂的。请问三皇子,宋国王室因何兴起?先祖为谁?”

三皇子蔑笑,果然见识短浅。

“我宋国王室乃是周王亲自分封,祖先曾随初代周王作战,打下大片江山,战功赫赫。”三皇子朝祖先的方向抱拳行礼,语气骄傲。

“哦?可是我听说宋王室起源于马槽,第一代宋王曾世代为周王马夫。不知我说的可对。”

三皇子大怒,指着苏瑾歌怒吼:“大胆!”

苏瑾歌不以为意,朝宋王施了一礼:“看来我没有记错,虽然自己祖地微贱,祖先身份低下,可宋国王室也是一刻都不敢忘,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才有了今日这般局面。连三皇子都记得宋王室祖先贫弱,那些注重祖辈的姜国百姓更忘不了。

毕竟我们姜国乃是周王亲兄弟后代,别的不说,论起祖辈,姜国大半百姓都是周王后代,虽然此时姜国贫弱,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更忘不了姜国曾经的辉煌,忘不了自己作为姜人的荣耀。当衣食问题解决,下一步就是为了姜国的复兴而努力了,如果姜宋两国敌对,姜国百姓里应外合,宋国危矣!”

朝堂上群臣脸色变黑,宋王看着侃侃而谈的姜国王女,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三皇子,如果他有姜国王女一分聪慧,就不会当庭被人揭穿祖先的微贱。

三皇子被宋国国君眼神一看,心中恼怒。指着苏瑾歌鼻子大骂:“一派胡言!我宋国若想踏平姜国,只需一日,宋国军队就能踏碎姜国城门,长驱直入,把你们姜国王室尽数俘虏!”

苏瑾歌依然不紧不慢行礼,比起脸红脖子粗的三皇子更显睿智风度,加上两人年龄对比鲜明,朝堂上不少人都在看三皇子笑话,读了这么多年书,连一个六岁小女孩都说不过。实在是丢人,丢宋国的人!

“三皇子此言依旧差矣。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破船还有三斤钉,姜国虽小,底蕴深厚。我姜国城门高达九尺。宋国纵使有大军,被阻挡在城墙外,任你有万般武艺都使不出来。姜国若有心龟缩城内,半个月还是能坚持的。

另外,孔圣人也有问道于樵夫乐师之时,孔圣人还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皇子说不过我只能证明道理是站在我这边的,谁能比道理更有道理?因此大可不必破口大骂,失了君子分度。

要说宋国君子,国君仁德慈悲,大皇子谦和有为。他们一为父王,一为兄长,三皇子实在要向他们学习,以免影响外人对宋国王室看法。三皇子,忠言逆耳,不必急着骂我,我一字一句都是为了宋国啊!”

苏瑾歌说话很有趣,捧一个贬一个,捧的还是实权人物。嫡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三皇子纵然再想蹦跶,在大皇子面前还是要老实憋着。

她一番话说的宋王和大皇子投来赞许的目光,三皇子面红耳赤,眼睛恨的要滴血。

“国君,您担忧姜国百姓归附问题,不忍姜国遭受连绵战火,我倒有个主意。”

见苏瑾歌不理他,自顾自和宋王说话,三皇子更怒了,小小的姜国王女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岂有此理!

“你有什么主意?且说来听听。”大皇子和善的问。

得到宋王允许的目光,苏瑾歌才拱手说:“国界的分别远远抵不上文化的认同,姜国此时的危机很容易解决,叛乱的都是些蓬头赤足的百姓,手中除了木棒和几把菜刀,再没有别的武器了。只要一支装备精良的百人军队就能轻易消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