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要给刘皇叔面子 (第1/1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刘备来访前,孔明召集家人,开了个家庭会议,会议的议题是,接待刘备要做哪些准备。 第一,是环境提升工作,就是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还要突出文雅气息。其实娶了黄月英后,家里已经被黄月英打理得井井有条,再来点锦上添花就好。 正厅的墙上,孔明挂了东汉十三州的地图,没错,这份地图也是按卫星地图画的。 中门有些空,把“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贴上以后,感觉就不同了。 厅中的大屏风,黄月英则用丝线,绣了二十八星宿的星图。 侧墙上还要挂七星宝剑,石桌上还要布置琴棋,总之文学艺术范要做足。 第二,确定具体行动方案。第一次童子接待,只到院门不请入内。第二次,三弟诸葛均接待,接入正厅,但不予久留。第三次孔明再自己与刘备相见。 第三,就是安排僚机。谁合适做僚机呢?除了诸葛均之外,不用问,自然是崔钧、孟建和石韬三人。 孔明把刘备将要来访的消息告诉三人后,三人虽然都不打算辅佐刘备,但还是希望找机会,与举世闻名的刘皇叔见上一面。 最后,就是确定整体接持方针。除孔明本人外,其他人与刘备见面时,礼貌客气的同时,要彰显文人的傲骨,说白了,就是一个核心,不要给刘皇叔面子! …… 说到这里,诸葛均大为不解,“兄长,徐元直之前已在新野做到了军师,你既然有徐元直和水镜先生的举荐,也一定可以得到施展才学的要职,何必还要考验刘豫州是否敬贤呢?” 孔明心想,三弟呀,你这个单身狗还是太年轻,怎么知道找工作和老板谈,与女生钓男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太容易得到人才和太容易追到女友,都会让人不懂珍惜。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话不能这样说,孔明换了一种方式说:“三弟呀,刘豫州虽然是位能用贤的明主,但他的手下人见我年轻,必然不会服我。” “三请方出,不只是做给刘豫州看的,更重要的是给他手下人看。特别是关羽张飞,不让他们知道招贤不易,以后作战他们便不会轻易听从指挥。” 诸葛均听了似懂非懂,还想问些什么。 “好了,别问了。”孔明打断他,“快去找首好诗出来背熟,到时还需要你好好表现呢。” …… 新野城中,送走了徐庶的刘备,迎来了司马徽的到访。 之前刘备逃难到水镜庄时,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并没有言明,卧龙凤雏到底是谁,这次司马徽则解释了,卧龙便是南阳诸葛亮。 听了水镜先生的话后,刘备一颗求贤之心再也按捺不住 ,第二天一早,就带上礼物,与关羽张飞一起,往隆中谒请诸葛亮。 从新野到隆中,离卧龙冈不远的地方,有排连绵的矮山,转过山坳,一片开阔的农田出现在眼前。 正是秋收季节,金黄色的稻谷,在微风的吹动下,一波一波延伸向远处。 田间,有几个农夫正在割稻,这年的收成上佳,农夫们的心情也都很好,一边割稻,一边唱起歌来。 “荣者可安安,辱者自碌碌。隆中有隐士,高眠卧不足!”他们唱的正是孔明的那首诗歌。 张飞听这歌的节奏好听,但又没听懂词中唱的是啥,便向关羽问:“二哥,这几个种田的唱的是啥意思?” 关羽向来看不起文人,便说:“没啥,不过是文人自我吹嘘罢了!” 刘备则说:“此歌很妙,我猜是卧龙先生之作,走,我们过去问问。” 来到几个农夫近前,刘备下马问:“不知几位所唱之歌是哪位所作?” 一个高个子的农夫回答说:“此歌是卧龙先生所作,卧龙先生可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呀。” 农夫的回答证实了刘备的猜测,刘备接着问:“这位卧龙先生如何不简单呢?” “这位卧龙先生会的可多了,你看那边”,高个子农夫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架竹制水车,水车正吱吱地转着,把小河里的水,带到田边的水渠中。 农夫说:“那边水车也是卧龙先生帮我们造的,有了这架水车,我们的今年的收成多了足足三成。” 刘备跟着称颂:“卧龙先生真是博学之人,不知他的住所在哪边?” “前边有一片竹林,卧龙先生的家,就在竹林之间。”农夫回答说。 刘备向农夫称谢,然后上马,与关羽张飞一起,策马往竹林方向。 走进竹林后,满眼便是一片青翠之色,刘备感到一股清风迎面吹来,让人神清气爽。林中还有小溪,涓涓流淌,竹间回荡着一片潺潺之音。 在竹林中行走约两三里,溪水变得宽阔了很多,一座木桥架在溪水之上。 过了木桥,便是一座院落,这正是诸葛家的茅庐。 刘备三人过了小桥下马,急性子的张飞便上前准备敲门。 刘备则一把拉住他说:“三弟不要急,让我来。” 说完便在院门上,轻轻地叩了几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