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曹操营中有四个徐庶 (第1/2页)

我们回过头来。 说一下曹操的大队人马。 曹纯前方战报传到之前,曹操正在大帐之中,聚集众将商议军情。 派精锐骑兵追击刘备的主意,是荀攸出的。 此时,荀攸还不知道战败的消息,还以为势在必得。 荀攸发言:“虎豹骑急行军,一日夜三百里,一定可以杀刘备一个措手不及。估计今天便有捷报。” 众将都附和说,虎豹骑如何如何势不可挡,曹操也是一脸信心十足的表情。 程昱接着说:“我估计刘备被曹纯将军击败后,必然不敢再逃向江陵,一定会转道江夏,与刘琦会合。丞相,我们也应当让大军转向,不去江陵,而去江夏。” 贾诩则意见不同,“丞相,所谓穷寇莫追,不如稳扎稳打,先下江陵,再做从长计议。” 主要的几个谋士意见不统一,曹操一时拿不定主意。 曹操抬头,发现徐庶低头不语,便问道:“元直,你觉得呢?” 徐庶听曹操发问,急忙拱手答道:“丞相,我觉得众位说得都有道理。” 曹操听完心说,徐庶你来了这多久,怎么还一言不发。 而徐庶心说,谁说我一言不发,我都说众人都有道理了。 就在此时,一骑飞快奔到大帐之前,下马入报。 “报……,丞相,虎豹骑被刘备的白毦兵击败,损失惨重,曹纯将军也身受重伤!” 这个消息太出乎意料! 众将听完,全都一片惊呼。 曹操刚才脸上的得意之色转眼消失,换成了一片铁青色。 不过在座的众人之中,曹操的脸色还不是最难看的,最难看的是荀攸! 荀攸刚刚还信誓旦旦地说,定有捷报,结果等来一个惨败。 荀攸还是些不肯相信事实,问前来报信的军士,两军战斗的细节如何。 军士便把虎豹骑如何被埋伏的白毦兵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如何被长枪阵所克制,以及白毦兵如何的无坚不摧,如何的所向披靡,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 军士讲完之后。 大帐内一片寂静。 刚才七嘴八舌的谋士们,现在没有一个开口说话。 曹操黑着脸,把在场的谋士们看了一圈,然后问:“众位,你们说接下来如何是好?” 曹操问完这句,等了一阵。 没有等来有人说话。 “公达(荀攸字),你说呢?”曹操开始点名。 荀攸:“这……” “仲德(程昱字),你说呢?” 程昱:“那……” “元直?” 徐庶:“恩……” 曹操心里骂道,这怎么全都一言不发了? 徐庶这毛病还传染? 最后还是贾诩说话了。 对于出兵荆州的看法,贾诩其实一直持不赞同的态度,刚刚是否追击刘备的问题上,贾诩也认为不应当追击。 但此时,贾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丞相,我猜刘备在长坂坡取胜之后,一定还会转道去江夏,我军现在应当全力追赶,打败刘备。” 听完贾诩的话,曹操有些意外,“文和(贾诩字),你刚才不同意追击,现在为什么改变主意?” 贾诩回答说:“刘备军师诸葛孔明,善施谋略,撤退时必然在路上,埋伏精兵猛将,我军追击必败。” “那现在为什么又要追呢?”曹操追问。 “现在刘备击败虎豹骑,定然加速行军,不再防范,我军再追,定能得胜!” 贾诩讲完,在场的众多谋士,都对贾诩的看法表示肯定。 曹操也听取贾诩意见,命令众将各带部队,立即启程,全力向江夏方向,追击刘备部队。 …… 视野转换。 再来到长坂桥。 被孔明安排断后的张飞,现在也开始用计。 他看到长坂桥后边有一片树林,林木葱郁,便想到一个虚张声势的办法。 张飞让二十名骑兵,先砍下很多树枝,然后把树枝挂在马尾上。 接着命令骑兵们驱马,在树林中往来奔跑。 秋季干燥。 长坂坡附近很久没有下过雨了,地面上都是一层浮土,战马奔腾,树枝拖过地面,尘土冲天而起。 转眼之间,桥后的树林中,便有一种埋伏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张飞看着身后尘土飞扬,也更加有了底气。 张飞一人一骑,站在长坂桥上。 瞋目横矛。 此处要夸一下我们的三将军。 一提到张飞,大家最先想到的,总是勇猛和粗暴。 其实张飞还很聪明,在三国武将之中,张飞的计谋绝对不差,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有关于张飞用计的文字。 …… 张飞就这样一个人据水断桥。 没多久,曹军众将陆续赶到桥边。 最先到达的是曹仁。 曹仁看到张飞虎目圆睁,头发和胡须都炸开,一副凶神恶煞。 虽然桥上只有张飞一个人,但张飞身后的树林中,尘土飞扬,疑似有伏兵的样子。 空城勿入,曹仁刚刚在新野吃过亏。 现在看到张飞一个人守桥,心中疑惑,不敢上前。 过了一会儿,夏侯惇第二个到达。 见张飞怒目横矛,夏侯惇也是远远地看着,不敢动。 后边接着到的是许诸,李典等武将,这些人都见识过孔明用计,看到眼前的情形,无一例外地都认为,这又是孔明一计,上前必败。 又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