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是啊,而且我想,司隶的中正官,除了父亲,无人能担任!自此司隶一州的人才,就尽出我司马家门下了!”司马懿信心满满地道。

“二哥所言不差!”司马孚点头道,不过随即皱眉道:“只是眼下大哥滞留兖州刘备治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看,我看还是最好让他寻个机会,逃回河北以策万全吧!”司马朗是兖州别驾,当初济阴被魏延攻破之时沦为阶下囚,后来他虽然投靠刘备,但是身为俘虏,自然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身居显职,他被刘备任命为山阳郡丞。虽说是贬官了,不过总算还是能保住性命,这个结果也还算是不错了。只是司马家乃是河北望族,家中长子却在刘备麾下任职,司马孚感觉这种事无论是对家族,还是对司马朗本人,都有些尴尬,甚至很危险。

“不,三弟你锚了。大哥留在河南,则无论对他,还是对我司马家,都是有利无害。看似凶险,实则安若泰山。若是逃回河北,则反不如在河南了。”司马懿淡淡地道。

二哥,你这话怎讲?”司马孚有些诧异地问道。

“大哥乃是被俘后投降,于刘备不算投诚,于魏王更不算尽忠。若是逃回河北,一旦被刘备察觉,必然是死;而就算逃回河北,魏王也不会重用与他。可是我司马家毕竟是河北望族,刘备为了日后北伐,招揽北方士人之心,纵然不能重用大哥,却也不会太过怠慢他。再者,这天下日后不是归刘,就算归葺。

你我兄弟出仕于河北,大哥出仕于河南。日后无论是谁夺了天下,我司马家都可以安享富贵。如此,大哥滞留河南则有两利,回归河北却有两害,你说他是留好,还是回来好呢?”

司马懿侃侃而谈道。

“有道理!”司马孚闻言之后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兄弟二人又说了一些闲话,司马孚忽然开口道:“二哥,你总是收留那些亡命之徒,豢养死士。如此行事,只怕并非保家安身之道啊!”

“呵呵,此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B嗣。若想成就大事,光靠阳谋不行,有时候也有耍些阴谋诡计啊!”司马懿含糊其辞地道。司马孚闻言沉默良久,半晌却是有些涩然地开口言道:

“二哥,其实有时候知足常乐,也没什么不好。我司马家已是天下少有的名门望族,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贪心不足,逆天行事,只怕迟早会惹祸上身啊!”

“三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司马懿闻言脸色微变,连忙问道。

二哥,你我是亲兄弟,又是从小一起长大,就算别人不了解你,我还不了解吗?你自幼素怀大志,近年来你虽然表面上纵情酒色,放浪不羁,但是背地里行事却越发隐秘。我看二哥你的志向,只怕不止是做个能臣干吏吧?”司马孚悠悠地道。

司马懿看了看自己的三弟,沉默良久之后,却才是叹道:“三弟,为兄倒是小看你了,没想到,你并不是一个只会书法的书生啊!”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刺杀

“小弟自问一身才学不如兄长,但是兄长,虽然你也是当世人杰,可如今天下大势已成南北对峙之局势,无论是曹公还是刘备,都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兄长你若想起事,只怕也是有心无力啊!”司马孚悠悠地道。

“唉!“司马懿闻言长叹一声,半晌才开口道:“三弟,你可知为兄生平一大恨事是什么?”

“什么?”司马孚有些奇怪地问道。

“为兄只恨晚生了十年,若是早生十年,为兄自可以于黄巾之时起事。以我这一身韬略武功,和我司马家的家世,若能善用之,岂会让袁绍、曹操之辈占据河北之地?”司马懿恨声道,一双狼眼之中满是不甘心。

“昔日陈涉起事于大泽乡,曾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深以为然。曹操乃阉官之后,刘备更是不过为一织席贩履之徒。他们二人都能坐得半壁江山,我司马懿如何坐不得?“司马懿那满含恨意的话语继续响起,听得司马孚眉头不由得越皱越紧。

“二哥,虽然你志在天下。但是这等事万一事败,则我司马氏一族,莫说继续安享富贵,只怕从此以后,在天下再无立足之地也!”司马孚憋了半晌,也只能憋出这么一句话。希望能以家族命运,劝司马懿回心转意。”三弟放心,我自有分寸!”司马懿淡然道,司马孚知道自己劝服不了他,也只能暗叹一声,不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兄弟二人又说了些闲话,司马孚就去忙公务了。司马懿待自己弟弟走后,这才然后跑回自己的书房中。

“关中,关中!”看着展开在桌面上的关中地图,司马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