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柳氏却没有说什么,淡淡道:“你明白这些道理就好,只是别对他人说了,免得被人议论你无情,冷面冷心。其实男女情爱,原本就是过眼云烟,虚无缥缈的物事,莫要被那些话本小说,戏曲杂词欺骗了,女人一旦被感情蒙蔽双眼,自己便坠入地狱而浑然不觉,不死不休。”

七婶娘是在说女人要活得好,就必须断情绝爱么?睡莲暗想,其实柳氏说的很有道理,在这个小三、小四、小五……都是合法的时代,丈夫轮流将一屋子女人睡了个遍,然后对我说:我爱你!

——我信,才是笑话!

柳氏缓缓道:“正如你所说,先皇后全无依仗。皇上为了江山稳固,平衡朝野势力,纳了不少有拥立之功,或者勋贵世家的女子。这些女子或心机深沉、或嚣张跋扈、或作壁上观,为的是什么?无非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人。”

“所以后位风雨摇摆,先皇后干脆称病不出,后宫事宜交给几位妃子打理。”

“每个妃子都觉得自己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她们互相争斗,一时后宫腥风血雨,十年来,皇上宠信的美女无数,却只有五个皇子四个公主活下来。”

“后来贤妃逐渐胜出,膝下皇长子肃王还被封为亲王,四皇子也被封为楚王,楚王自幼聪颖,颇得皇上和太后的喜爱,贤妃似乎成为了后宫无冕皇后。”

“贤妃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阁老,是朝野一呼百应的人物,哥哥戍边有功,被封了镇国大将军。”

睡莲心道:恩宠无边,又为皇上生了两个儿子,还拥有这样的家世背景,贤妃又有野心,不想当皇后才怪呢。”

柳氏继续说道:“当时朝野一片呼声,要封贤妃为贵妃。”

睡莲纳闷道:“为什么不是废后,立贤妃为皇后?”

“你啊,毕竟还小,那里知道那些政客心里的弯弯绕绕?”柳氏看着掐丝珐琅海晏河清烛台上大雁嘴里含着的夜明珠,“一来是杨阁老觉得女儿风头太足,如果贸然要求废后,会被皇上猜忌,所以决定徐而图之,先封贵妃,过个几年,再加封皇贵妃,慢慢逼死先皇后,你想想,一旦先皇后薨了,皇贵妃入住中宫便顺理成章。”

“二来嘛,贤妃是个极其聪明的人,皇上迟迟不提废后,慢慢的,她猜出了皇上的真实想法——那就是皇上心里念念不忘的始终是先皇后,不管后位看起来如何风雨摇摆,都轮不到她坐!所以她选择先当贵妃,压制诸位后妃,以后再慢慢筹划。”

睡莲喃喃道:“贤妃认识到这些,内心也很是痛苦吧,至始至终,她只是皇上平衡朝野势力,肃清后宫的匕首,而且不会有任何承诺。”

柳氏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道:“就当贤妃册封贵妃几乎要成定局时,你大姑姑出现了。”

“你大姑姑是公公原配嫡长女,自幼聪慧无比,公公怜之爱之,还亲自教她读书,即使后来有了你父亲和你大伯父成为南京才子,他还是觉得儿子们都不如你大姑姑一个。”

“公公当上国子监祭酒时,你大姑姑十七岁,相貌风华绝代、才学在闺阁中举世无双、个性温和识大体——就连婆婆这个继母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她。”

“那一年春天英国公府桃花诗会,英国公夫人将十八支流苏凤钗送给桃花诗会中相貌才学最为出挑的十八个豪门贵族女子。那时都城在南京,古称金陵,所以人们戏称那十八个女子为‘金陵十八钗’。”

“你大姑姑在诗会中照例拔得头筹,英国公夫人向来很喜欢她,说你大姑姑堪称‘金陵十八钗’之首,当时有人反对,说你大姑姑的出生和诸位侯门或者一品大员的女儿相比,实在差了太多,如何能称‘金陵十八钗’之首?”

“英国公夫人说,你大姑姑品貌酷似年轻时候的皇后娘娘,如何担不起‘金陵十八钗’之首的位置?!”

睡莲身形一震,道:“就是这句话害死了大姑姑吧!”

柳氏长叹一声,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大姑姑就死在这句话上了。英国公夫人在闺阁中时,与先皇后是手帕交,对先皇后在后宫西面楚歌的遭遇报以同情,所以爱屋及乌,十分看重你大姑姑。”

“这句话一夜之间传遍京城,你大姑姑一举成为了京城闺阁中最为耀眼的女子。”

睡莲苦笑道:“贤妃知道了,肯定对大姑姑忌惮万分,势必除之,她很清楚皇上对先皇后的深情,估计也担心皇上会爱屋及乌,将大姑姑纳入宫中,万千宠爱,一旦诞下皇子,便会危及她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