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舌战群儒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在第二日的朝议上,皇帝一开始就宣布了南陵温为调查团指挥使,这让很多人都一脸的不服气。 大家都认为朝廷内部多的是可以录用的人才,一个资历尚浅的校书郎又有何德何能! 尤其是擅长弹劾的御史们,都已是一副跃跃欲试、火力全开的样子。 皇帝也一改平日里虚心纳谏的样子,摆出一副要硬点南陵温上位的架势,等到群臣私议的气氛差不多时,他便直接把南陵温推了出来。 皇帝说:“爱卿们有何问题,只管问南指挥使,昨天君臣之间已经深入交流过,朕确认他已经调查清楚了很多的事情。 当然,你们中若真有人能问住他,朕也可以考虑收回成命,另择贤明!” 这便是在给南陵温'摆擂台',在如此煽动性的'鼓励'下,想要被皇帝重视的官员们,大脑绝对是飞速运转起来。 尤其是几个,自以为会是以后宋国砥柱中流的中层官员,听到“深入交流”四字后,都狠狠的看向南陵温,真恨不得能用眼神把他'杀'死。 他们都已将南陵温看作今后一段时间内,阻碍自己上位的敌人。 在'群情激奋'下,御史王贽第一个站出发言,仗着谏官不会因言获罪的原则,他也不怕事大,开口就说: “竟然是陛下钦点,就请南指挥使,回答王某的一个疑问! 此次行刺之事,整个过程曹皇后表现的过于冷静,复盘细节后,会给人已提前有准备的错觉,这点不知你认同否?” 如此含沙射影的诬陷曹皇后,让与皇后交好,且性格直爽的欧阳永叔忍不了,他也不等南陵温回复,便直接回兑: “王御史的意思是,曹皇后就应该慌乱,让陛下置身险地?况且曹皇后出身将门,遇事冷静有何不可?” 王贽早知,他的说法会有人反驳,早已有准备,立马回应: “还请欧阳相公不要误会我,这仅是就事论事。 根据史官的记载,宫女发出喊声时,并未有人通报有刺客,陛下也欲出坤宁宫,一探究竟,却被皇后强硬的阻拦。 事后证明,这也是正确措施,细细算来,当晚皇后真是没有一丝的错误,真可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天衣无缝”四个字,一般都是用来形容计谋,欧阳永叔听完后,立马厉声而道: “御史表面看上去言之成理,但多是穿凿附会,公道自在人心!我绝不与你这捕风捉影的人计较!” 这时枢密副使邓绾也站出,他装出一副和事佬的模样,但并不是来调停。 邓绾说:“欧阳相公息怒,你误会御史了! 这件事的分歧来源于史家的描述,他们笔下曹皇后如未卜先知一般,这怕是有所暗示!” 修史是欧阳永叔的老本行,具体到这次行刺之事的描写,史官记载的确严谨。 在欧阳永叔看来,也只能说曹皇后的确是大将之后,处理过程完美,的确像未卜先知一般。 (其实张茂则已暗中通知过,史家如此记载,也是故意让后人去猜测其中真相) 欧阳永叔怕自己再多嘴,会被人抓住漏洞,想起皇帝说过一切解释权在南陵温身上后,赶紧说: “邓大人,天下人也未必会这样认为!不如听听指挥使意见,目前他最有发言权!” 此时文宽夫、贾昌朝、富彦国三位重臣都已做出一副要沉默到底的样子,南陵温一看便明白了他们已经达成某些默契。 在无欧阳永叔分担火力后,眼下的问题,已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不过这段时间里,已经够南陵温去反应言官的攻击。 他觉得既然对方想攻击曹皇后,他就来把水搅浑,让张贵妃也下水,毕竟史官也如实记载了,张贵妃诡异的救驾行为。 南陵温说:“御史大人说的有理,根据材料来看,皇后的确值得怀疑,但既然陛下已经认定是张贵妃护驾有功,不如先商讨一下该如何赏赐贵妃!” 这话让邓绾不由的愣住一下,他内心感叹: “这个小子,怎么这么快就看出了我的意图!看来王贽要上当了!” 王贽之前的发言,其实都是按邓绾的暗示,本来要等大家都怀疑皇后时,再提出赏赐贵妃的事。 但不想被南陵温率先说出,虽然知道时机不成熟,但王贽还是笃信皇帝会偏袒贵妃,因此他竟然直接回应: “依指挥使所言,臣以为张贵妃立了如此大功,理应被重赏赐和提拔!” 南陵温立马应和,他说: “陛下,臣以为贵妃这种奋不顾身的行为真是罕有,应该拔戳。 但贵妃再往上便是皇后!如果真成,史家如实记载后,一定会有人认为,事情由张贵妃策划,目的是借机邀功上位!” 邓绾大怒,他红着脸说:“指挥使不是言官,绝不可牵强附合!” 见皇帝还在沉默,南陵温中气十足的回应邓绾道: “邓大人,前面所说都不是最致命的,事情的关键是能否以功升至皇后之位!”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