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1/4页)

“别嬉皮笑脸的,”帆儿板着脸,“今个入宫拜见太后,她老人家可是说了,弹劾你不尊臣体,目无法纪的折子多了去了,你自己说该怎么办?”

。。。。

军机处给出奖赏曾国藩的爵位和原先历史上的一模一样,“一等毅勇侯”。

清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乾隆年间更是有四字封号的爵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尔康的原型,福康安,就是“一等嘉勇忠锐公”。

一等二等三等的,实在是麻烦,什么时候改了才好。太后暗暗思量,看到众人屏气凝神听着自己的话,也不卖关子,“先帝当年,御口天宪,破金陵者王!”(未完待续。)

三十三、雷霆雨露(八)

“先帝当年苦恨洪秀全为患中国,又加之洋人叛逆攻打京津,两头难以兼顾,才不得不对着英法夷委曲求全,签订城下之盟,为此,先帝深恶痛绝,当年本宫服侍在边上,也是眼瞧得真真儿的,长吁短叹,致使夜不能寐,这破金陵者王的圣意,虽然没有明旨公布天下,可毕竟大伙也是知道的。”

皇太后的意思虽然未曾明言,但是在场的人无人不听懂了皇太后的意思,太后的意思是就要给王爵了?幸好军机处的人也早就议定好了章程,文祥是管着吏部的大学士,听到这话,磕了个头,从容不迫地回禀道:“启禀太后,南方各省办团练兴私军,是在太平天国篷勃兴起时江南半壁眼看不保,江山可能易手,而八旗绿营不堪作战,实在无法支捂的严峻形势下,两害相权之下作的权宜!”文祥知道皇太后最讨厌长篇大论,所以说话尽量简洁明了,也不那么云山雾罩的,再者,跪久了,自己的膝盖总是难受,“如今曾国藩已然是正一品协办大学士,又是疆臣之首,一应保举无所不应,礼部又加恩曾家三代,追赠诰命,这也是显示国朝已然按照功劳犒赏功臣,国朝惯例,除康熙朝三藩之后,只有福康安一人死后追赠郡王爵位,这也不过是追封而已,当年福康安屡立大功,平定金川,平甘肃回民之乱,再平定台湾,出击廓尔喀,最后病逝苗疆之乱,如此高宗皇帝才给予追赠郡王。”

廓尔喀之役后,大学士阿桂以未临行阵,奏让首功,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九月,赏一等轻车都尉,令其子德麟承袭。乾隆本欲给予王爵封衔,但因未克阳布,故就此裁抑,乾隆说:“福康安系孝贤皇后之侄,大学士傅恒之子,如果得成巨功,或可晋封王爵,在朕止以其勋劳甚大,用示酬庸,而天下无识之徒,或谬议朕厚于后族,破格施恩,传之后世,亦且以为口实,几与汉唐之宠信外戚者无异,朕将何以自解。而福康安父子兄弟。多登显秩,福康安又荷王封,富察氏一门太盛,于伊家亦属无益。”文祥将乾隆皇帝的话重新说了一遍,“论起内外武功,平定内乱,抵御外敌,曾国藩却又比不上终身为国尽忠的福康安了。”

“是,母后皇太后,”户部尚书沈兆霖对着曾国藩侵占户部之权十分的不忿,“江南各省厘金已然尽数解往雨花台大营,这宁波通商的关税也到了他手里,这就罢了,他原本就是提督浙江军政务的,但是他还将两广赋税一并截取,李鸿章和左宗棠上了好几次的折子,弹劾曾国藩的湘军横行不法,截获补给,导致两军无力北上,不得不惊扰地方,再有甚者,攻下江宁,户部原本想着拿着洪秀全搜刮江南的金银珠宝来填充国库,填补旧年留下来的窟窿,可曾国藩却上报洪秀全府邸并无金库,实在是有些不妥当。”

“是,”宝洌б擦�λ档溃�熬┦τ辛餮裕����屏私����凶粤⒅�模�獠皇强昭ɡ捶绲氖露��舴窃���胁谎敝�模�匀徊换嵊姓庋�牧餮浴!�

“可曾国藩毕竟上了折子,裁撤湘军,曾国荃也请病休。”太后说道。

“这是他裁抑的法子,为的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面,”宝洌�档溃�熬��Ω�龅纳痛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