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巴郡 (第1/2页)

刘恢接着说道,“华夏现在缺人,这样一来,也可以腾出更多人手来。” 荀彧说道,“大统领,这样一来,华夏医疗全覆盖恐怕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做到。” “乡村的医馆要尽可能先普及下去。 一些暂时没有修建医院的地方,病人要转移到郡治所或者就近县城治疗。”刘恢这十多年最担心几样出问题,司法、医疗和教育,如果这三样做不到公平,那所谓平等就是忽悠百姓的。 刘备说道,“我们修建乡一级中学,也会考虑紧迫性来排序。” ……… 像这样每年的财政分割会议都要举行,首先是让内部达成初步一致。 否则如何说服百姓大会的会员们? 各郡政务独立,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臃肿的管理团队,尤其是中枢一级。 在华夏的规划之中,大统领府未来主要负责战略规划。 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军事、外交等。 巴郡,这里古代是巴国所在地。 巴郡的辖境包括今天重庆全境、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等地,治所在今天重庆渝中区。 这里现在叫江州县,也是巴郡的治所。 秦孝文王赢驷派遣司马错领兵灭巴国,后改称为巴郡。 巴郡下辖十四城,历史上记载,东汉后期人口达108.6万人。 从黄巾起义开始,巴蜀之地先后爆发了无数次各地起义和叛乱。 巴郡和蜀郡作为益州人口大郡,自然受到波及不小。 华夏五年(公元192年)时,华夏接收巴郡时,巴郡人口只有不到四十五万。 从华夏五年到华夏十一年,巴郡人口开始不断恢复,人口已经逐步接近五十五万了。 在汉代,发展的重心和人口都在北方,这就造成了南方每个郡的领土面积都很大,尤其是扬州南部、益州、交州和荆州南部这些地方地广人稀。 华夏政府虽然鼓励大家发展南方,但是,人口迁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巴郡太守府的太守叫王川,典型的流民出身。 江州城位置很特殊,两条大江环绕,如果是战争时期,这种地理位置有利于防守。 而现在是和平时期,各郡无不将民生经济放在首位。 这样一来,江州的交通运输只能依靠船只。 “王太守,其实我们可以将劣势化为优势。”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人开口说道。 此时,房间里有差不多十人,大家正在讨论如何发展巴郡的问题。 今天这一群人,是王川特意请来的,这些人都是巴郡经济顾问团的人,他们是社会各界精英组成。 “老张,说说看?”王川此时已经年近四十,听到老张的话,王川显得一丝激动。 老张在众人的目光下来到一张巴郡地图前。 “南方和北方不同,南方河流密布、人烟稀少,发展难度比北方更大。 巴郡土地很广,道路修建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我们忽略了巴郡最大优势。” “什么优势?”其他人几乎脱口而出。 “水路运输,巴蜀大地想要发展工商业。 一时半会儿道路很难连通,就算连通了,道路运力远不如外面现在的船只。 我们可以在这里打造商贸港口。 将当地特产销往其他地方甚至国外,也可以将华夏其他郡的产品运进来。” 老张的话让众人眼睛一亮,但是也有不少人担心。 “老张,蜀郡和周边各郡会不会纷纷效仿我们?” 王川点燃一支烟,接过话说道,“这点倒是不用过多担心。 蜀郡以成都为中心,那里目前最适合农业和手工业。 他们如果开办工厂,运输成本必然大增。 其他郡人口明显不足,汉中郡和我们之间相隔太远。” “王太守,老张的思路可行,但是,如何将各地人口吸引到江州一带?” “老马,只要有产业和利益就一定可以。” “老钟,这个恐怕不一定。” “为何?” 老马缓缓说道,“这几年,大统领号召百姓下山,离开危险地带,并且最多可以每人分到百亩土地,依然没有多少人下山。 这几年,再穷的人基本能吃饱饭了,吃饱了,很多人就缺乏动力了。” 老钟没法反对老马的话,因为这是事实。 背井离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人们背井离乡往往是因为生活所累。 华夏现在的法律没有人敢去强行迁移百姓。 王川苦笑着说道,“先吸引周边的人,然后在一步一步覆盖。 我们讨论人力问题,应该先想想,我们这里究竟要发展什么?” “王太守,我认为发展加工生产相关产业。 江州冬天也不算寒冷,水路便利。 北方不少工厂准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厂,我们可以利用自身便利条件,生产产品供应周边各郡。” “嗯,老李的话有道理,王太守,眼下时不我待,其他国家利用人力成本优势也在拉拢华夏公司前往投资。” 王川微笑着说道,“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年后我们去华夏恢都城和襄平一趟。 这几天,就辛苦你们一下,我们大家共同做一份招商方案出来。 我会让政府各个局的人参与进来。 你们都是社会有识之士,你们的意见巴郡政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