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4页)

正自文官门士气高涨之时,韩旭身后的刘鋹走了出来。

刘鋹的出列,顿时吸引了满场文武的目光,议论之声瞬间停止。所有人都满头雾水的望着这位当年的南汉国君,如今的大宋恩赦侯。这昏君又有什么幺蛾子?

刘鋹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目光,朝着赵匡胤拜道:“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赵匡胤正自心烦,语带不耐道:“恩赦侯有话但讲无妨。”

“微臣常常深夜咱转反侧,身为我朝恩赦侯,却从未为我朝立任何之功,微臣实在是心有愧疚呐。如今大敌当前,微臣请命,愿率千军万马为我朝开疆拓土。”刘鋹大义凛然的说道。

一个亡国之君说出如此厚脸皮的话,令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

先不说刘鋹昏庸无能,以南汉几十万兵马挡不住潘美十万大军,就是他身为亡国之君的身份,赵匡胤也不会大方到将大宋兵马交给他去指挥啊。万一刘鋹领着数十万大宋兵马造反,赵匡胤哭都没地方哭去。

然而,未带赵匡胤说话,刘鋹嘿嘿一笑道:“当然了,微臣自知才疏学浅,此等军国大事还是交给我朝的常胜将军们去完成。微臣只是想……”

赵匡胤被刘鋹一番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搞得莫名其妙,训斥道:“恩赦侯,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鋹吓了一跳,面色一正,连忙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想说的是,皇上乃真命天子。南唐李煜也好,吴越王钱俶也好,后汉刘继元也罢,将来四方的君主必定全部来朝。如今微臣率先归朝,微臣想请皇上赐棍棒一根,成为各国投降君王的老大,替皇上在京城管理这帮后来的君王。”

话音一落,紫宸殿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忍俊不禁,憋得面红耳赤。

“哈哈哈哈哈。”

数息后,殿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笑,笑声几乎掀破紫宸殿的屋顶。

龙椅上的赵匡胤笑得是前仰后合,一张红脸,笑胀得发紫。

在他的带头下,满朝的文武放声大笑。有人笑得直拍手掌,有人笑得连拍大腿,有人笑得弯腰双手撑膝,靠近柱子的直接笑趴到柱子上。

我勒了个去,这是什么人啊?韩旭再也不能保持淡定,坐下的轮椅被压得“咔咔直响”。

不过,正是刘鋹的这番插诨打科,让原本紧张的争论气氛为之一泄,并且无论如何也恢复不到原有的议题上来。

赵匡胤接过常欢递来的手绢,擦了擦眼角笑出来的泪水,手指刘鋹,强忍着笑意道:“呵呵,恩赦侯,朕有个提议,若是你想要棍棒,不如去找平西郡王。”

刘鋹楞道:“为何?”

“让你去找你就去找。”赵匡胤没好气道:“退朝。”……

第396章 常欢的心思

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走出紫宸殿。

对南唐之事,直到早朝结束也没有定论,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雄才伟略的赵匡胤并未放弃对南唐的心思。天下一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一直是后周皇帝柴荣直到大宋皇帝赵匡胤的心愿。

皇帝的宏远就是朝廷努力的方向。一个有力的领导,加上一个高效的朝廷,再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天下一统之势渐渐明朗。

以郦希亮为代表的朝廷文官不是看不到这点,只不过他们担心的是朝廷大军连连征战,难免兵疲将乏;再者南唐势大,是以他们认为南唐不是一时半会能平定的。

一来没有名正言顺的征南借口,二来又是仓促用兵,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养精蓄锐,待得天时地利人和,一战而定乾坤。

这就是大宋。

虽然任何朝代都免不了内部的争斗,但此时的大宋对外目标是一致的,唯有出发点略有差别。

韩旭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早晚的事!此时的他反而对南唐那位才子皇帝抱有一丝同情之心。

这悲悯天人的想法在脑中冒出,韩旭唯有抱头苦笑,或许人的天性就是同情弱着吧。

他推着轮椅缓缓转过身,恰好迎上赵光义那笑眯眯的眼睛,其身后跟着的正是刚刚在早朝上大义凛然,第一个跳出来请战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

赵光义乐呵呵的上前,笑道:“昨日和韩兄喝酒论道,今日就能在朝堂上一见韩兄的风采,本王荣幸之至呐哩。”说着,故作生气道:“仲询呐,还不赶紧见过韩王爷!”

潘美字仲询,赵光义能直呼潘美表字,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潘美这个人,韩旭当然是见过的,只不过两人之间交集不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