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 (第1/4页)

一旁的灵儿双眼一亮,突然说道:“我知道。”

韩旭微微一愣,随即好笑的说道:“哦?我们家灵儿都会动脑子喽?那你说说看,让本王爷听听您老的高见。”

“我本来就会动脑子嘛!”灵儿委屈得小声埋汰,旋即轻咳两声,一本正经的说道:“南唐来的不是那个叫李从善的王爷吗?他是南唐的亲王,而我们家少爷是朝廷的郡王,这叫王对王。”

蓉儿没好气道:“你也知道人家是亲王,少爷是郡王,那皇上怎么不安排晋王爷去接待那个叫李从善的,这样才是亲王对亲王呀。”

“这你就不懂了。”灵儿微抬下巴,一副骄傲的小公主模样,认真的说道:“李从善那是南唐的亲王,而少爷可是咱大宋的郡王,论南唐那还是咱大宋的臣子,地位自然差一等。这样一算来,南唐的亲王对大宋的郡王,刚刚正好!”

灵儿这番话说得众人连连点头,至少从礼节上看,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侍女蓉儿可就不高兴了,哼哼道:“你只看到表面,不明白皇上的真正意思。”

闻听此话,韩旭大乐,憋着笑意问道:“那蓉儿你说说皇上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快说啊。”灵儿附和道。

蓉儿认真的说道:“皇上这是让咱们少爷当探子,时时刻刻监视南唐使节的一举一动。”

“噗嗤……”

韩旭刚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咳咳……”。顺势接过杨月蝉递来的手绢,笑骂道:“赶紧给少爷准备晌午饭去,一个个小脑袋瓜子整日都不知道竟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两位小侍女在陈小娘的带领下,嘻嘻哈哈的打闹着离开客厅。

灵儿和蓉儿的话虽然属于胡乱猜测,但不得不说两人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无论是从礼节的角度,还是从暗中的目的,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倒也天衣无缝。可赵匡胤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吗?韩旭认为没有那么简单。

杨月蝉似乎看出了韩旭的心思,想了想说道:“旭哥儿,或许皇上是认为你和李从善、韩熙载两位大人比较熟悉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倒也说得通。

韩旭当年是作为大宋的使者出使过南唐的,论对南唐的熟悉程度,他倒是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然而,韩旭听了杨月蝉这话,反而饶有趣味的看着杨月蝉那双秋目带水的眼睛,直看得杨月蝉双颊泛红,这才嘿嘿笑道:“蝉儿此言差矣。论和李从善的熟悉程度,为夫怎能比得上蝉儿您呢?”

“竟瞎说!”杨月蝉大羞。

“为夫可没瞎说,当年李从善可是亲口对为夫说的,人家堂堂南唐亲王,对你可是仰慕已久哦!”韩旭打趣道:“不过……可惜襄王有意,神女无心。最后,神女却看上了一只癞蛤蟆。”

一番闹腾后,韩旭从怀中拿出一副画卷,赵匡胤将这副画卷和圣旨一起赐给了他。

不是什么名家画卷,也不是什么古董。墨香还未尽散,看上去倒像是一副画了没几天的画卷。画卷上简简单单的笔墨勾描,一位劲装汉子,手提长枪,跃然纸上。

这工笔画在韩旭看来,几乎就是任何古代将领的模样,唯一特别的就是那双灯笼般的大眼,两撇短须,显得其异常的精明能干。

此时,程淮秀端着陈小娘新做的晌午饭走了进来,看到画上的人物后,不禁奇道:“咦,这人似乎在哪里见过。”

“我好像也在哪里见过。”杨月蝉皱眉道。

这都能看出来?

韩旭将画卷颠来倒去,反反复复的看了几遍,也没看出这人像谁?就这古代的工笔画,即便是画上的人物站在他面前,估计他都看不出来。

于是,摇头苦笑道:“秀儿,找个工匠裱起来,挂我书房去。”

“就这个还挂书房?”杨月蝉笑道。

王府的书房,挂的可都是古董名画,而且都是些气势磅礴的山水。一个画得还算将就的人物画,裱起来就算了,竟然还要堂而皇之的高挂在书房,岂不是降低主人的品味?

韩旭无奈道:“皇上交代的,能不挂嘛?行了,挂起来就行,反正咱的品味也不会因为这画而降低。改天等皇上来了,请他提上几个字,然后拿到街上去卖,绝对能发上一笔。”

赵匡胤亲笔题字,别说是副画,即便是个草纸,那也是万金难求啊!不过,她们俩都知道韩旭这是在口花花。若真拿去卖,估计马上就有开封府的人找麻烦。

事实上,韩旭看着画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