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巍4笏蔚谝涣冀�拿烂�皇强昭ɡ捶纾�热舨鼙蛞患�婢拖衽嗣滥茄�嫌谑拦剩��穹炊�蛊婀至恕�

“宣南唐使者进殿……”

“宣南唐使者进殿……”

……

随着太监们接力般的话语传递,以齐王李从善为首的南唐使者,个个身穿隆重,缓缓步入殿内,朝着赵匡胤行臣子之礼,高呼万岁。

赵匡胤一改往日对南唐进奏使那严厉的口吻,满脸笑意的接受着李从善等人的朝拜。

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李从善放下了对那皇位的觊觎,整个人如同焕然一新,更显成熟和自信。端得是风流倜傥,潇洒不凡,就连韩旭看了都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然而,与李从善的洒脱成鲜明对比的是韩熙载的肃穆。

本该更加放荡不羁的韩熙载,此刻却一直眉头深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金五万两,银十万两……”

“绢五千匹……生丝两千斤……茶三千斤……”

“粮二千石,牛羊百头……”

“夜明珠百颗……”

“景德瓷器,宣州纸笔,歙州墨砚,池州酿……”

……

韩熙载手捧进贡清单,缓缓宣读。从金银到牛羊粮食,从南唐各地著名物产到奢侈品,从天然产出到精美的手工雕琢……

在殿内满朝文武的瞠目结舌中,韩熙载竟然整整宣读了盏茶时间。直到他宣读完毕,所有人处在震惊之中,目瞪口呆的样子,如遭受雷击。

南唐不是没有进贡过,但和此次相比,先前的那些大手笔反而成了小家子气。大江以南几十年无战事,南唐累积的财富将大宋的群臣吓傻了眼,就连赵匡胤这位大宋的皇帝都呆若木鸡的痴在龙椅上。

片刻后,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堂堂大宋朝的官员此刻倒像是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与殿内一片兴奋之色不同,韩熙载宣读的时候,韩旭分明听出来他语气中的一丝颤抖,显然他的内心极不平静。这份进贡清单,即便是以南唐的富有也是难以承受之痛。倒是韩熙载身边的李从善,再次让韩旭不得不从新认识一番。因为从始至终,李从善都保持着笑意盈盈的面容,淡然至极,仿佛韩熙载念的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似的。至于两人身后的几名随从使者,表现倒是正常,一个个面色通红,低头不语。

“咳咳……”

赵匡胤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又似乎在提醒自己的手下们别太丢人现眼。待得殿内恢复安静,这才笑呵呵的说道:“你们国主实在是客气,朕……呵呵……倒有点受之有愧呐!”

韩旭微微抬头,瞧赵匡胤那美滋滋的那样子,心下不禁暗自诽谤:“哪有半点的受愧之色?这赵大老板就是讹人讹习惯了!以前是欺负自己,现在看样子是嫌弃自己没啥好讹诈的了,改头去讹诈李煜去了!”

“外臣惶恐,这是做臣子应该做的!”李从善拱手道。

一番客客气气的交流,赵匡胤大概的问了下南唐的近况,李从善言辞清楚,对答如流。对他不卑不亢的表现,赵匡胤似乎很是满意,不时的微笑点头。

偶尔间,赵匡胤还不忘卖弄他年轻时候的游侠经历,回忆他当年游历南唐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为满朝的文武展现一个开国之君的风采。当然,这自然少不了百官们对他“见闻识广”的一顿马屁。或许赵匡胤真的是受之有愧,言语中未提及一句李煜违抗圣旨之事。是以到目前为止,整个见面的过程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言归正传,韩熙载拿出“国书”,并上进贡清单,递交到常欢手里。事实上,这也不能算是一份“国书”,只能算是稍微正式点的书信。作为大宋的属国,给李煜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以“国书”的形式和赵匡胤来个平起平坐!

赵匡胤从常欢手中接过进贡清单和“国书”。清单已被韩熙载念过,简单的翻看两眼后就放到了一旁,随即笑呵呵的展开“国书”看了起来。

李煜不愧为才子人物,一手字写得潇洒飘逸,看得赵匡胤眼前一亮,令他羡慕不已。

然而,随着赵匡胤看下去,众人发现赵匡胤脸上的笑容不见了,面色渐渐变得严肃,眉头也越皱越紧。

赵光义扭头看了看韩旭,嘿嘿笑道:“韩王爷,你猜李煜给皇上的书信写了什么?”

以目前两人的关系,虽然还没密切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但也没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至少赵光义想和韩旭交好的想法一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