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举报的调查后续 (第1/1页)

“行,我下午把剩下两栋问完,就回来做。你把东西收拾下,能寄过去的,我们就省点事全用寄的。” 许晴雅把菜拎过去,又看了眼那一大堆东西。 她们这次相当于是搬家了。 全靠自己背着上火车,带过去,肯定是不现实的。 “好,那这些棉花是做棉衣,还是棉被啊?”周书瑜问。 她是真不知道,这年头的东北是个什么样。 “先做棉被吧,冬天猫冬的时间多,最冷的时候主要还是在炕上。唉,这些棉花实在是不太够,你弟上次那一身和被子都薄得很,你爸也没买到军大衣。我们这次要想办法多买点。 实在不行我们过两天去周边乡下问问,老乡们自己做棉衣,应该会种点棉花。” 许晴雅说完,提着菜就往外走。 周书瑜把东西归了下类。 票和钱肯定是要随身带着,衣服之类的只用带一身换洗的,其他都用寄的就可以。 热水瓶、水壶、饭盒得带着在火车上用。 现在只有普快,从沪市到东北要坐三天两夜的火车。 布、衣服、鞋子,还有卫生纸和卫生巾都不够。 中午吃完饭,周书瑜又趁她妈去卖工作的时候,去了趟黑市。 不过她这次没再伪装。 只要不卖东西,买得再多,也不怕被人盯上。 这次她还在三个人手上,买到了二十斤棉花。 土布也买了好几匹。 丑是丑了点,但不仅便宜,而且到了乡下也不至于那么扎眼。 看到她买这么多东西,立刻有人凑上来神秘兮兮地道:“买米黄吗?” “什么米黄?”周书瑜被他吓了跳。 那人听到她这么问,也有些错愕地瞪大了眼。 “狂不狂,看米黄的米黄啊!” 呃……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啊。 周书瑜虽然还是不明白,但为了不露馅,还是装出副恍然大悟的神色。 “看看。”她道。 她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看一眼不就都清楚了。 那男人赶忙拉开篮子上盖着的布,让周书瑜看了眼。 国防绿的颜色,让她瞬间恍然。 原来是军装啊。 这年头的人最潮的,确实是穿身国防绿。 哪怕不是在队里,结婚的时候也会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弄这么身。 现在这可是最宝贵、最纯洁、最可信的象征。 “买吗?”男人问。 “怎么卖?” 周书瑜想到她弟下乡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这个。 可到底这东西不太好弄,最后他只能在片军绿中,带着遗憾上了火车。 “我有一套,配了军帽和解放鞋,二十五。” 男人立刻报了个价。 现在一套夏天的衣服,差不多要六块。 这人卖的还是春秋的,解放鞋得要四块一双,加上个军帽。 顶多也就二十块。 “太贵了,十八我就买。” 周书瑜对这东西不在意,但她想买一套,给还没见面的弟弟当礼物。 “之前就有人开了二十,你开十八肯定是不成的。要不这样吧,二十三,我一套都卖给你。”男人道。 “二十二。”周书瑜抠抠搜搜的道。 这年头的东西虽然便宜,但架不住她买得多啊。 现在别说多花一块,就是多花一毛她都觉得肉疼。 男人绷着张脸,看着周书瑜。 就在她以为会被拒绝的时候,对方却点了点头,“成。” 周书瑜和他到了个角落,仔细检查了下那套衣服。 确定没问题后,把钱给了他。 想到她妈说的,又问:“你有军大衣卖吗?” “有,不过这东西贵得很,一件就要二十。”男人提醒。 末了,还不忘加句。 “这个可不还价。” 二十确实是有点小贵,但也不算太贵。 周书瑜想了想,那边据说能零下十几、二十几度,还有特别难买的棉花。 最后还是咬牙道:“那你有多少件?” “你还想买好多件?”男人有些震惊。 “不可以吗?”周书瑜挑眉反问。 “当然可以。我有三件,两件是去年拿回来的,但没人穿过。”男人连忙道。 “都卖我吧。” “那我现在回去拿,半个小时就回来。要是有稽查队的来,我们就后天上午,在这里见。” “成。”周书瑜点点头。 当然这次的交易,他们进行的很顺利,也没遇到稽查队的来抓。 毕竟再过几天,就有大批青年要下乡,大家都得准备很多东西。 那些人也不是不近人情,管黑市的又有关系在。 这段时间也就处在,睁只眼闭只眼的状态。 周书瑜回到家的时候,她妈又还没回来。 她把空间和背篓里的东西,全都拿出来,然后细细地分类。 因为以后都要拿出来用,所以她并不会藏着什么。 甚至连弓弩和箭,都那么大咧咧地摆在床上。 只是这东西刚分好,她家的门就被敲响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