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战端重开角色改变 (第1/1页)

赵启山知道张荣仪,历来小心谨慎,从来不去冒险,每当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马上就躲起来。他除了与总部联系以外,只与区级的省站高层联系。在娟子成为他孩子老师,奉天市行动队战绩彪炳之后,很偶然,他这只老鹰,才现身在自己面前。 今天,这只老鹰,敢在行动队员面前露脸,本身意义就不简单。 赵启山有一种冲动,想让东北人民自治军,来消灭这帮军统的人员,包括辽宁省境内的所有特务。但赵启山知道,国共还没有到那种撕破脸,进行全面战争的程度,双方还有一个“双十协定”要遵守。 “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在重庆四十多天谈判结果,是全国人民翘首期盼的。如果严重违反,首先撕毁,将失信于全国人民。 张荣仪过来找赵启山,东拉西扯,好像纯粹为亮相,在赵启山看来,他好像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与张荣仪抛头露面相反,以前总要高调亮相的毕站长,最近却不见踪影。虽说已经转入地下,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处理的。 排在赵启山前面的林副站长,自然代理了站长,处理站内的事务。兼任行动队长的副站长赵启山,最近好像无事可做。 随着国军兵力在东北的集结,赵启山感到,苏联军队快撤走了。 顶着鹅毛大雪,赵启山走进了老金的家。他从收音机中,收到了呼叫野马的广播。 本来,在共产党仍然掌握政权的沈阳,不必用这种方式联系赵启山,但为迷惑敌人,提前启动了很少用的代号。 一进屋,发现玉河与魏政委都在这里。 “队长,政委,听说你们队伍规模,扩大了很多啊!”赵启山边把手放在炉旁暖和,边对两位领导说话。 魏政委说道:“是啊,部队人数多了,就怕是虚胖,像当年抗日义勇军那样,一战打下来,士兵逃掉一半。” 玉河说道:“新扩充的战士,还要加强政治工作,真的在一场恶战之后,他们能留下一半,也代表我们有成绩了。” 这时,从里屋走出一名妇女,端着一杯热水,来到赵启山面前,“小弟,来喝口热水!” 赵启山在老金这里,还没有见过女人,他也问过老金,家属在哪儿?老金告诉赵启山,媳妇孩子都死于日本人之手,这一辈子,老金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死。 女人叫自己“小弟”,定睛一看,赵启山喊出了声,“是嫂子呀,你什么时候来东北的?” 这女人正是王玉河的妻子,赵启山的嫂子。在延安,赵启山只与嫂子匆匆见过一面,没想到嫂子来到了东北。 玉河说道:“派到东北二万名干部中,就有她。今天召你过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你们见面。你嫂子在中街,开了一家药铺,收购中药材,挑选山里需要的,提供给部队。也可以公开采购一些西药,因为她在坐堂,也给人瞧病。” “不过我可能经常随部队走,还有一个老中医,他是我父亲老家的亲戚,医术很高,也是我们的同志,以后他常在那里。有紧急的事情,你可以告诉他,不用让他知道你的具体情况。”嫂子说道。 老魏说道:“药铺只是一个备用点,主要联系还在老金这里。” 赵启山问道:“敌人进攻,我们沈阳就不守了吗?” 王玉河道:“守大城市历来不是我们的战法。中央指示我们,长春沿线,及大城市让给蒋军,要我们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 魏政委也说道:“上级指示,只要我们能争取到广大农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紧依靠着人民,我们就能取得胜利。” 王玉河又接着说道:“要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就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赵启山说道:“也是另一种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王玉河:“是的!另外,我们东北的部队,还要改名称,叫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自治军的称号,将成为历史。” 许久没有说话的老金,插话说道:“我插你们一句,我怕等一会忘记了。就是让我通知赵启山同志,嘉美和孩子,已经见到要联系的人了。” 嘉美和田汝真这么快见面,证明组织上动用地下交通线,把嘉美和孩子,直接送到了田汝真那里。 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发布了停战令。随后,于1946年3月,苏联开始从东北撤军,国民党军队进驻沈阳。 沈阳,马上变成了国民党在东北的大本营。 军统的掌门人,局长戴笠,飞机失事,一命呜呼。军统内部,表面上一片哀嚎,但实际上几家忧愁,几家欢喜。戴笠的死,给军统总体带来了冲击,使国民党内部,对军统的攻击,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赵启山大感意外。军统沈阳站长换人了,毕站长被调走,陶站长又调了回来。拿毕站长的话,陶站长回来摘桃子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