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奉旨斩龙 (第1/2页)

与之相反的,刘伯温的神情却更显沉重。 他紧咬牙关,一个字一字吐出:“弊端就是灵气溃散,天下再无修行者。”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一个风水师向皇权吐露此等秘密,这是修行人的根本,也是修行人最后的节操。” “节操?”朱元璋不解。 “上位可以理解为品德、德行,这是臣一个儿时朋友的话,他说如果一个人的节操掉了就再也捡不起来了。” 按黄耀祖的话,现代社会有部分人视节操如无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唯利是图,套用三国诸葛亮的一句名言:“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面对皇帝,刘伯温也保持着心里最后的净土,红着眼,说话掷地有声,只是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悲壮,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年。 “上位,若不是事态紧急,臣也不会吐露这个秘密,山河即将破碎,只能如此了,只是苦了修行人。” 朱元璋闻言有些生气。 你刘伯温身为臣子却也跟方外之人一样,没有全心全意忠君报国,反而心向方外之人。 本想斥责对方一番,但见他站起来那一瞬变得形容枯槁却怎么也狠不下心,只能颔首道:“有理。” 侠以武犯禁,江湖游侠都不太服从王化,更何况那些隐匿于山林的修行之人。朱元璋完全理解双方不同的立场,但不妨碍他心里的小窃喜,龙脉消失了,天地灵气没有了,关我大明何事,反而对于皇权巩固有好处。 “那为何大明才三年......”朱元璋十分疑惑。 照理说即使没有斩龙一事,皇权也会延绵三百多年,但斩龙一事又对皇权有利,但为何会落得只有三年的国祚,太令皇帝意外了。 “上位,龙脉被天外邪恶污染了,污染的力量将侵蚀整个神州大地,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明以外的国家都将毁于一旦。” “怎么可能!”朱元璋震惊得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你说清楚。” 刘伯温也跟着站了起来,恭敬行了一礼。 “上位,千言万语难以描述,恕臣失礼,天书里有一段画面,臣有点小手段,可以让上位看到。” “尽管使来。”朱元璋大大咧咧,毫不在意,他迫切地想知道三年后到底是何灾难能让神州倾覆。 刘伯温得到许可后走到朱元璋近前,伸出右手食指,靠近皇帝的眉心。 食指移动间前端泛起点点莹光,有了一丝丝神秘气息。 刘伯温虽不如黄耀祖,但也会一些小小的玄门之术,记忆灌注对他来说也是无伤大雅的小手段。 食指轻点眉心,随即收回。 朱元璋闭目,眉头紧锁。 刘伯温静静站在一旁,等待着朱元璋消化这些讯息。 在皇帝的脑海里,末日的场景一一显现出来。 天空没有了明媚的阳光,而是被一片阴郁的血红色弥漫着,仿佛一场无尽的黑夜。 空气中充满了异味,让人窒息,那是一种邪恶至极的气息,混杂着紫色的幽光与金属、硫磺的刺鼻味道。 大地变得破碎、荒芜。曾经热闹的城镇如今只余下断壁残垣,城墙楼门被邪恶侵蚀,变得扭曲而畸形。 绿色的树木与植被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有黑黄色的荒芜,无尽的寂寥。 曾经清澈的河水变得黑如墨汁,翻滚着黑色的浪花,汩汩间冒着泡,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悲哀。河里的生物,无论是鱼还是虾蟹,在这种力量下发生了畸变,挣扎着要冲上岸,攻击着为数不多的幸存人群。 在这个世界里,邪恶无处不在。它们从地面裂缝里钻出来,从树林里渗透出来,甚至从人们的眼里、皮肤里溢出。 人们被邪恶感染,眼里冒着红光,毫无理由相互攻击、厮杀,没有任何怜悯、同情。 紫禁城也蒙上了这些阴暗,灰白、腐朽、血腥。整座城里硝烟四起却空无一人,空旷得让人心悸。 朱元璋循着画面还看到了皇权的象征,那张他朝会时端坐的龙椅。 原本金碧辉煌的椅子沾染了厚厚的灰尘,椅背处还缺了一角,他不由得心慌起来。 真是一个绝望的世界。 如果黄耀祖也看到这个场面的话他一定会觉得非常熟悉。这个世界的场景就跟空青在吕宋造的孽一模一样,一样的邪恶,一样的味道。 “啊......”朱元璋惊叫一声,满头大汗惊醒,慌乱中退后几步有站不稳的趋势。 “上位。”刘伯温急忙扶住。 从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朱元璋也没能扛过那个场面,稍微平缓内心后凝视着刘伯温有些不死心追问道:“是真的吗。” 朱元璋的眼里闪过一丝丝渴求,他真的希望从对方嘴里听到一个“不”字。 “是真的。” 希望破灭了! 两权相害取其轻,更何况这回不是选择题而是填空题,只有一个答案。 朱元璋突然庄重肃穆起来,铿锵有力说道:“口谕。” 刘伯温立即恭敬跪伏在地,等待命令。 “命卿为镇守中官,专使巡查,代朕巡视全国各州县,从拱卫司和钦天监选人组建斩龙营,择机斩断龙脉,护佑我大明百姓安宁。” “遵旨。” 朱元璋下完命令后意味深长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