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白军师小镇一游 (第1/2页)

雁石镇是座方圆不到两里左右的小镇,用的夯土垒成了简易的围墙,出了牛栏山的商道后的第一座休整的集镇所在,是榷场的前站。 这里聚集着大半个安丰的商队,是去寿安榷场的前哨站。小型的商队就在这里完成了运输使命,被那些本地的大营商或者大商站收购了货物,价格不高不低,还算有利润。 再往前,就是榷场,却不是一般的商行能够参与的。少量的货物费不起关卡抽税盘剥,消耗精力,大宗的货物只能进官家的交易场地集中交易集中课税,能疏通各项环节的也只有安吴王沈陈五大家而已。 大约一小半的商队,终点就是雁石镇了。 这里有客栈、车马行当、酒楼、货场,人流涌动,南来北往,商业气氛浓厚,好不热闹。 当然也不缺休闲娱乐,吃酒潇洒的莺莺燕燕之地了。 怡红楼这家开遍所有古装电视剧的青楼自然没有缺席,怀着见识秦淮八艳前辈风范的心思走进,带着也不过如此纯属浪费心情的感概走出的,就是白守良带着钱老头和刘二旦的老中青三人队伍。 活脱脱的富家胖少爷带着管家书童出门见世面。 受过前世各种东瀛老师洗礼的白胖子稳如泰山,这点小意思还勾不动他的肝火,死活拉着一步一回头的钱老头和刘二旦出了怡红楼。 还不如路边粉灯洗头房,有什么好看的! 丢人! 钱老头不觉得丢人,粗人就是这样藏不住本色。 刘二旦顾不上丢人,面红耳赤的受着脂粉味的侵扰,要不是另外俩人拉着走,都快不知道怎么走路了。 镇上的土路被行人带的尘土飞扬,还好够宽,往来车马落落有序。 整个小城镇被几条干道分成了几个区域,位于正中心的雁石大街是最繁华的地界,两边都是实力雄厚的坐地商户,做的都是熟门熟路的生意,对陌生商队都是爱搭不理的。 东北端的是驻防卫所所在,负责治安和防卫,边上就是税务稽所,专管营收税务的。 剩下的被几条大街分割的区域分别汇集了牛马市、货栈货仓、摊贩杂货集市等等,让白守良有了点逛物流园的感觉。 了解一个集市最快的方法,当然是找中介啦! 宋朝的中介又称牙行,无论是官牙私牙生意都格外发达,很多生意都是靠中介牵头撮合成的,最关键的是中介还承担着官府监税的业务,各项流程手续门清,一些生意还得中介来穿针引线更为便捷。 还好就是宋朝重视牙行制度,从事牙行的人员也都得有官府颁发的票证才能从业,算是商业社会里最早的从业资格了。只要是从有牌照的牙行雇佣,信誉上还算是不太离谱的。 官牙还得替官府管理市场秩序,活脱脱的市场管委会,只接待大宗生意。私牙相对活泛一些,都得靠口碑实力吃饭。 白守良几个人也是观望居多,号称南边来的经营粮食布匹的商号,随意雇了一家名叫旺来顺的牙行办事,不仅牙行的名字接地气,派出的这个叫杨树的牙人名字也接地气。 杨树二十来岁,穿着青色布衫,口齿伶俐,介绍起生意行当来熟门熟路。 要做大宗的生意,还是得找五大家的商铺,名声响亮实力雄厚,做事专业靠谱,吃得下,付得起,验货交接银钱交付都方便不少! 要是找个小商行,不说各种繁琐的讨价克扣,也得小心坑蒙拐骗。 白守良胡乱的搭话,想了解这个时代各种物资的买卖门道。牙行也因为榷场的兴盛这几年生意兴隆不少,也最喜欢这种外地初来的客商,看着白胖子这个身形,就像是有实力的,一般人家养不出这种白嫩的皮肤和壮阔的身段。 这样的大商家一般因为生意大来钱快,也特别爱面子讲阔气,比如白少爷出手就是一块不小的碎银子赏钱,杨树也乐得搭上这样财大气粗的富家少爷,不断卖力的介绍雁石镇的行情。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要是生意做大了,不如买块地来做货栈,或者在周边就着淮水,在边上开田种地,投资点田亩种粮种桑种麻看起来都可以。 买地? “这个我还真知道,不知道各位想买什么地?” 杨树眼睛透亮,声音却更为洪亮。 安丰因为好些年前打仗,人口凋零,好多田地都没了主人,后面宋金和议之后又反反复复来回拉扯了些时日,寿州的淮水两岸有主的田地已是不多,大多归为官府管辖售卖。 因为是军州,靠近国界前沿,淮水每年涨水季节还有水淹风险,于是寿州这一段的淮河两岸的田亩价格不高。 官府为了屯田就粮,也只是在中游地区驻扎了不少厢军屯田,在寿州因平地较少,山野多石头难以清理,倒是拓田不多。 要是有人能在淮河屯田治水捐粮,还能换个军官当当,这是有官府告示的。 “官府还有这样的政策?” 白守良知道古代很多买官卖官,哪个朝代都无法杜绝权力的变现,宋朝在他印象中除了军队弱鸡一点,其他的还是非常开通发达的,纸币都是宋朝发明的,你说厉害不厉害。小主,这个章节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