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买石炭烧砖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水泥的日渐成熟使用,打造了黑牛城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巨大的外城空间,这里聚集的人口也逐渐增多,不光是来自于工地的劳工队伍,还有他们的家属,甚至好奇的亲朋好友。 用水泥修建道路很快,修建屋子的速度也不慢。 四根支撑立柱就能架起一个简单的框架,简洁又快速。 由于施工水平和钢筋铁条的缺乏,修不了太高的建筑,一般的屋子都是一层,只有比较重要的房子建了两层的高度。 重要的建筑都用了钢筋打底,一吨钢筋价格四千左右跳动着,不算多,可架不住用量太大。 搞的一层的建筑都省着用,不是不得已的地方,都用的烤干的竹木筋代替。 为了防止豆腐渣工程,使用竹木筋的水泥立柱都比其他地方要粗壮一些,也是办法不多的补救措施。 当初,众人看到白守良坚持把上好的钢筋铁条埋进水泥柱子的时候,全都惊呆了。 再多的家底也禁不住这样糟蹋啊。 没奈何白守良钱多,再省钱也不能省这一点。两层的坚持用了钢筋铁条,一层的三米来高,加粗的柱子也算结实,多费一点水泥罢了。 水泥和钢筋现在是黑牛城的资金黑洞,有多少都不够用。 水泥方面白守良算是放弃自建自产了。他不像其他小说的主角那样会造玻璃会产肥皂,还会水泥工艺。 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早还给老师了。 他最拿手的大概就是玩手机玩电脑了,可这个时代用不上啊。 没有网络连个程序都没法正常运行,光拿个手机只能玩玩扫雷和俄罗斯方块。 太腻歪了。 没有理工手艺,就别白费脑细胞了。 还不如老老实实在淮河边上搞养成种田游戏。。 铁条之类的王家也产一些,量不大,质量好不到哪里去,黑牛城用物资兑换了一批,建一些矮一点的一层的建筑用,比竹木筋强一些。 算是给王家创造了一些生意往来。 白守良本身在农村待过一段时间,见过农村盖房子起地基,用的砖块可没多用钢筋之类。 那才是建小房子的标配。 把周边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他就开始琢磨砖的问题了。 有了砖,不仅可以砌点结实的屋子,还能省下不少的水泥和钢筋,让周边的人可以自己建起砖瓦房来,不用黑牛城全部兜底了。 砖是烧泥胚烧出来的,这一点白守良还是知道的。 他见过的农村里还有早些年荒废下来的烧砖土窑。 质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但够用就好,比单纯的土砖要结实的多。 农村早些年也有土砖,就是用铁锨挖出粘土,混了干枯杂草之后,晒干了之后当做砖来使用。 笨重而简单。 杂草根茎就充当了筋骨,用来保持土砖不碎开的强度。 这种土砖不耐水也不耐压,只能简单建个将近三米高的土墙来,靠着屋顶遮盖。 重在材料便宜。 有对这方面熟悉的泥水匠们,就用土砖建了不少简单的屋子来居住。 至于这个时代的青砖,那不是一般的人家能用得起的,工艺复杂价格高昂不说,产量还低,属于有钱也得等着排队的那种。 白守良可等不了,也没精力和水平去钻研这些。 土窑红砖就够用了。 粘土好解决,荒地上石头多,却也有不少土坡,找几个能适合烧砖的取土地方不算太难。 燃料用木头就太浪费了,白守良最开始打过实木的主意,后来有了几笔大生意的资金来源,就放弃了。 烧木头制砖太慢,树虽然多,可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长成的。 最好还是用煤。 还好,王家就是玩铁的行家,用的燃料就是煤。也可能就因为用的煤炼铁,一些含硫杂质没法去除,才搞的炼出来的铁器发脆多孔易折一些。 白守良也没有好办法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过烧砖的煤倒是可以解决了。 安丰不少地界盛产石炭,这个东西在这里并不特殊,早在汴梁时期,官府就推动百姓多用石炭用以节约木材资源。 淮南就有一个规模不错的煤矿。不是特别好用的无烟煤,是个挖掘比较容易的露天煤矿,离着雁石镇这边三四十里路,比寿州稍微近点。 这些石炭因为捎带有股臭气,除了炼铁之外,只有家里穷困的人才会使用这样东西。 因此,淮南的石炭并不贵,远低于其他百姓常用的无烟煤,一担大多才两百文钱上下,只有无烟煤的三成左右。 淮南石炭矿场离淮河不远,算起来走水路的话绕了远路,但时间和耗费上反而能节省不少。 看来船帮金老大的业务又来了。 靠着每隔一段时日去对岸接人的活计,金老大一帮人也活的滋润。对岸有林山的旧识帮着聚拢人口,每到约定的时间,船帮过去接人就行了。 靠天吃饭的船帮一下变成了固定业务的渡船,金老大一帮人最近笑的嘴都合不拢了。这笔业务自然不能按照黑牛城的拉人奖励标准来算,给出的价钱只能算是平常,可业务稳定啊。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