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拼服务的时候到了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商业部的物流仓储业务红红火火,大宗交易中心更是中小商队的心头好。 交易方便,结算快捷,还能根据每天公布的参考价格调整货物的买卖,着实让生意好做了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随着商业区和娱乐区的不断完善,这里聚集的人气越来越足,连雁石镇的生意都被黑石镇抢了不少。 有着便捷的水泥路和定时马车,不少原来在雁石镇的伙计都跑到了黑石镇这里打工,连一些看到气氛不对的老牌商行,也放下了架子,在黑石镇开发商行里租用了地块,来维持生意。 人气就是这样,越热闹聚集的人越多,聚集的人越多自然又吸引更多的人往这边靠。 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治安,实惠的价格,最靠边上的雁石镇自然最早感受到了改变的人气流动方向,连远在东北方向的寿州,都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五大家除了主业以外,其他的生意可都是靠着这些中小商队来回运输,在各自的收益里占了不少的份量。 这么被黑石镇一个插手,价格上的影响不说,数量上可是让五大家的业务量直线下降。 这回,其他几家感受到了当初王家冷飕飕的境况。 几经撮合之下,稳定多年的局面起了一些新的变化。 “哦?寿州也开了一家大宗交易中心?” 新的商业部办公中心里,有了充足资本先给自己部门换到了足够庞大气派的建筑群。 这里新打造的木头座椅注重一个简洁方便,倒是没用什么华贵的材料。 常驻黑牛城的白守良本身也是不太会享受的人,欣赏不起来什么梨花红木之类,一些名贵木材全都丢到了系统里当做资金来源。 有了城主的带头,底下的人也不敢带头奢靡,况且都是粗人成长起来的,没有多少欣赏红木材料的心思。杨林不仅是家具桌椅几乎都是城主府的翻版,其他方面更是模仿到底,连偶尔一些说话中的商业术语都有城主的影子。 这回,小商队们传来了远处的消息,交易中心有了模仿的对手。 把持寿州的五大家终于忍不住了,在搞清楚交易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和运作之后,原封原的在榷场周边,建了一个类似的存在。 这回,也算是吸取了王家的教训,没有针锋相对的使用一些过激的手段,用的都是生意场上的玩意。 黑牛城能建一个这样的交易中心笼络中小商队,本身把持宋国与金国大宗交易门路的五大家,操作起这个事情来更是得心应手。 除了没有太多水泥,没办法建一个如同黑石镇这样高大壮阔的交易中心大楼之外,其他的经营项目和手法全都学的像模像样。 借着盘根错节的背景网络和雄厚财力,寿州交易中心开业之后,声势要比黑石镇的小打小闹风光的多。 黑石镇顶多能够承接西北和西南方向的商队,其他更为富裕的南边和东南面,走的都是东线商路,直接到达寿州,有的甚至是从淝水或者淮河,利用水路大规模运输,体量要比西北方向大的多。 交易中心只是一种交易模式,和那些什么看不见摸不着能保密的配方不一样,大部分经营方法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认真钻研几回,搞清楚其中的办事细节,一点都不难。 再加上五大家在黑石镇也是有着小额股份的,要比其他纯粹的客户要了解更多的经营设计经验。 杨林听着手下人汇报的消息,表情倒是轻松。 如此容易复制的生意,早在建设之初,就料到了这种情况。 消息是小商队在寿州交割一些生意之后带回来,告诉黑石镇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这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就让杨林觉得交易中心的工作确实做的不错。 有商队能通风报信,虽然不涉及多少利益,总归在内心里,人家是认同这里的。 这就是人心,也是从黑牛城开始,白城主一直关心和注意的事项。 人心可用,就是最大的优势。 曾经讨论这个事情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那时白守良曾说只要抓住了人心,心气足够,就不怕别人模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仔细琢磨开来,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要完全做到,就不简单了。 黑牛城有自己的货源渠道,除了各种特产、铁料、水泥之外,最基础的粮食、油、盐在特殊情况下都能自给自足。 按照白守良的说法,那就是能从外界交换到的,尽量购买或者交换,用于节约自己的特殊供货渠道的运输份额。 若是真有人不长眼想用过这些东西限制黑牛城的自用物资的话,也无需太过担心,无非是多花点心思而已。 更是给出了困城半年无需担心粮草日用的最低保障期限,这就是黑牛城最大的底气。 能困住黑牛城半年的势力也许有,可半年都没法解困突围,首先吴新就肯定没脸见人了。 更不用说,除了城防队以外,几乎其他的常被部分都是后备的城防队员。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