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要种一百亩土豆 (第1/1页)

带着电动马达的拖船当然不在交易范围内,这种东西不说价格,就是充电和维护都得具备点电气知识。 在黑牛城之内,虽然正在极力普及电气化设备,但是,作为核心的电池和发电设备全都是统一管理。 这些东西,一般的百姓还没有办法搞定。 隐隐被拒绝的私货船主们也没有多在意,黑牛城好东西多的传闻已经不是一点半点。铁器、肥皂、香料、佐料都是名声在外,这些特产在往外出售。 可有些东西在其他地方根本见不着,买都没有地方可买,比如工地上时不时出现的四轮车、链条葫芦等等。 再多一个拖船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更担心,这种神奇的东西,就算想买,也可能花不起那个价钱。 本就是做私货买卖的,胆子超大,也比不上能一口气坑杀金国上百官兵的狠人。 有其他特产生意可做,已经是超出平常的收益了。 私货船主们对水面情况熟悉无比,还能带着黑牛城的船队刻意避开河面的上巡检司船只,倒是省了不少麻烦。 经过特意安排,每天三批的私货分成不同时段运往淮河上下游,除了生意规模不大,总算是打通了去往外界的通路,多少让白守良恢复了一下收支平衡,缓解了一点资金压力。 这还远远不够。 必须得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支撑越来越庞大的白云城开发计划。 “这是什么?” 白云城里,有种地经验的钱老头看着面前一大堆石头蛋子一样的东西,十分好奇。 拿在手里有点份量,带点麻眼一样的光滑皮质,一看就像是土里刨出来的物件。 “这是土豆,是一种粮食,方便种植,吃起来口味还可以!” 白守良几经挑选,拿出了一种最适合目前推广的作物。 三大高产良种,玉米、红薯、土豆,那是养活了封建时代数万万百姓的粮食,带来了人口大爆发的繁荣时代。 玉米和红薯一般是四五月播种,早就过了季节,查阅了不少的说明书,现在九月已尽,还能赶得及种植的就只有土豆了。 见过土豆种植的白守良,大概记得土豆的种植条件并不高,种植方法也简单,不求跟前世那样高的产量,只要照顾得当,要比种其他粮食划算的多。 “不太挑地,稍微照顾好点的话,亩产大概三千斤左右,我们这条件有限,只要不是泡水烂根问题,每亩地收个一千多斤应该没问题。” 按照说明书,这种前世改良的土豆亩产是能够达到将近四千斤的。不过这个数量很可能包括了现代化的深耕和化肥技术,在这个时代肯定是没办法实现的。 把种植条件打个折扣,出产个两千斤还是有希望的。 只不过,现在普通的稻谷、粟米、小麦之类主粮,亩产能有三四百斤已经是上田的标准,平均一亩田出产个两百多斤才算正常,突然冒出个两三千斤的产量能直接把人吓傻。 其实,一千多斤已经能够把人吓坏了。 钱老头和一众有点种田经验的人,都跳起来手捧土豆,仔细看着其貌不扬的金豆豆,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这玩意真的能收有一千斤?” 白守良没想到大家反应这么强烈,摸了摸鼻子,仔细回想了一下,仍旧答道:“大概一千斤,上下差不了太多!” 他前世知晓的信息里,就是因为土豆高产,它才成为很多国家的主粮,养活了很大一部分人口。 要知道那些国家都是不吃米饭之类的,全都以土豆泥作为主食,并不是他们没有别的良种,而是产量问题占了很大比重。 优胜劣汰之下,形成了好几百年占据主食地位的传统。 除了产量大,易保存,还有一个优点是吃法简单,水煮火烧油炸,全都能玩出不少花样,操弄也算简单,特别适合普通百姓人家。 当然,也适合如今的宋国百姓。 为了缓解大家的疑虑,白守良更是补充了一句:“水煮就吃,味道不算太差!” 这一句,让钱老头笑了。 味道算什么,能吃就行! 灾难年月,谁不是为了一口吃的到处疲于奔命。有时候田地里种不出来庄稼,粮食和野菜全都不够的时候,连书皮都要剥下来煮了吃掉。 哪里会管味道如何,好不好吃这种问题。 能有吃的就是最大幸事。 还有连树皮草根都没有的人家,连土都吃,最后落得个大肚鼓胀的死去,也是常有的事情。 产量大,能吃!这绝对是百姓们最喜欢的粮食了。 大家就按白守良估计的千斤产量计算,这也要比普通的中田要高上三四倍。多种上几亩这样的粮食,就能多收个三五千斤,把抗不抗饿的因素考虑进去,也能多养活好几口人了。 一家多养活好几口人,扩散开来,就是成千上万条性命。 想当初小牛村在吴秀才的带领下,靠着那么大一片山坳才勉强养活百人,更是饿坏了不少老弱伤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