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来料加工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所谓的疑似桥梁能不能够实现,都是郭运杰私下的猜测,他观察到白文栋只是觉得意外,并没有过多关注。 用白文栋的话说就是,黑牛城古怪的东西多了去了,想多了容易迷糊,还不如等他们自己搞明白后讲出来。 现在猜来猜去,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没办法阻止,有什么用。 确实没办法阻止,靠近想要围观一番的雁石镇巡检司,几艘小船还没靠近,就受到了严厉的警告。 那是黑牛城布置在河中平台周围的防御武器,能够远射的投掷一种火油,在水上都能飘着燃烧好一会儿。 幸好,只是警告而已。 密密麻麻如同流星的火球在水面上打出好大一片范围,也画出了界线。 河道中央约八十步以内,禁止靠近。 巡检司原本就只是仗着有几艘船,想到近处瞧个清楚,这一回吓得远远避开。 黑牛城不比以前,有广胜军压着,多少给了雁石镇官府很多便利。现在不同以往,连金国军队和宋国官员都敢射杀,这是杀红眼不准备善了了。 巡检司里三四十来号老兵卒,可不想触这种霉头。 试探这一下就是最后的努力了。 淮河河道够宽,除了被占据的河道中央,还有百来步的河道可以通行,只要不靠近平台和南北两岸黑牛城布置的各种设施,根本没人管他们如何行船。 过路的货运民船,更会得到航道上的指点,黑牛城对待老百姓要比对官府客气的多,只要不妨碍到黑牛城的布置就行。 连着几天,没多大变化,看了几天热闹的郭运杰也待不住了,学着白文栋的样子,开始自我放松。 日子还长着呢,必须看开点。 北岸,连着往东面推进了两公里的建设大军,终于停住了,开始收拢并向北边发展。 一片片被收拾出来的地块,多出了不少的新鲜建筑,另一批穿着统一衣服的队伍入驻进来,让这片土地多了不少生气。 “来料加工合作协议?什么意思?” 只能远远看着工程队施工的金国游骑,在双方你来我往的武力互动中,默契的找到了和平相处的边界。 只要在这个边界之外,随便看,对面并不阻止,但是进入这个边界之内,就容易招惹来远程弓弩的招呼。 游骑多是探哨,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参与攻坚任务,在水泥城墙的保护下,这么点人就算想攻城也没多大希望。 于是,被迫的和平就这么诞生了。 双方的交流除了偶尔试试弓箭的射程之外,就是各自站在边界外互相监视。 而今天,黑牛城的骑兵,远远抛过来一封信,就有点奇怪了。 更奇怪的是收到信的兀里坦武安,因为信里的内容,让人有点意外。 不是宣战,也不是谩骂,连想象中可能的挑衅话语都没有。 竟然是一封讲生意的信。 里面的内容并不难懂,只是讲的事情就有点惊世骇俗了。 黑牛城将在所属白云镇重设大宗交易中心和钱庄以供来往客商交易,恢复黑牛城商行,对所有客商出售黑牛城特产,包括但不限于粮食、食盐、香料、肥皂、琉璃、铁器以及各种日用杂货物品,收购古董、瓷器、药材、东珠等等。 并新增来料加工业务。 信中对这个来料加工介绍最多,大概意思就是无论什么势力,只要能够提供铁矿石、石炭、粗铁料等大宗原辅料,就能直接换取一定数量的精铁料。 具体数量按照提供原辅料的质量和数量做核算,黑牛城按照加工消耗扣除一定比例的原辅料作为加工费用。用来作为参考例子的王家精铁料、粗铁料和淮南产石炭,稍微一合计就能计算出这种来料加工要比平常节省至少两成的费用。 铁料和石炭都是万斤起步的大宗买卖,能省两成的话,那就是凭空多出来两成利润。 更不用说,金国虽然占了十大铁矿场,可冶炼水平依然落后,花费人力物力不说,得到的产出依旧很不理想。 这也是金国的粗铁料一直明里暗里流入宋国,再从宋国得到精铁的原因。 王家就是靠着这种生意,成为宋国第一的私营铁厂,才在寿州牢牢占据五大豪商之一的地位。 这其中,也有官方默认的原因。 宋国南迁之后,最好的铁矿全都在金国的管辖范围内,宋国也需要大量的粗铁输入。 金国多少明白里面的大致脉络,却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游牧出身的金国,武力上出类拔萃,管理国家上却比不得有千年历史传承的汉民。 连翻战乱和宋国南迁,带走的还有数不清的技术人才。 采矿、炼铁这些都得靠时间的积累,才能恢复往年的规模 如果能多一个铁料的输入渠道,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就不会总被宋国炼铁的商家克扣了。 这一刻,兀里坦武安似乎都忘了黑牛城已经杀伤了金国一百多号人,双方似乎还是敌对状态。 既然是不限势力,理所当然的金国也在范围之内。 所谓的仇恨,就看利益够不够大了。 除了兀里坦武安收到了通知信函,南岸的白文栋和郭运杰也收到了,作为白守良亲自圈定的三个内定客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