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金国的特使 (第1/2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广胜军在黑牛城身上得到的最多,不说只持续了个把月的保护费,光是支持铁城的建设,帮助整个广胜军换装铁器装备,这些东西零零总总汇总起来,价值就远超最近七八年得到的军费总和。 黑牛城带着大队人马北上之后,铁城原来已经建好的装备依旧运转,只是少了一些关键技术的指导,加上原料运转规模缩小了很多,每月的铁料产量减少了六七成。 可这个产量,依然吊打宋国原来的铁料厂。 无论是官办的还是民办的。 有抚州陈家的协助,蒸汽机壳体的铸造日趋成熟,良品率大大提高,整机产量仍旧被黑牛城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制约。 广胜军和陈家,几经波折,终于承认这些关键东西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突破,所以,恢复交易往来之后,第一时间提出扩大采购量的就是蒸汽机的关键部件。 黑牛城对蒸汽机的推广是有计划的,技术和材料优势保证了在这个项目里,黑牛城是绝对的上游产业链掌控者,只是为了平稳推进,才限制了这种设备的无序扩张。 每月几百套的配件供应,与其他药材、皮毛、贵重商品的交易衔接起来,采用了配额制度,就是为了利用几方人马的主场优势,帮助收集这些利润最大的商品。 金国目前还不在这个配额计划里,宋国也不准备提醒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经历几笔大额交易,金国凤城将领兀里坦武安被超高的利润惊呆了。 这可比往年寿州榷场的交易划算的多。 “这个黑牛城,看起来还算蛮守规矩的嘛!” 这个念头还没维持多久,兀里坦武安就迎来了中都的使臣。 离上报金国百人队命丧淮河南岸有一个多月了,后续的时间里国境线上宋国根本没有大的动静,这也让一直警惕宋国可能又在鼓动北伐的金国君臣有点琢磨不定。 宋国军队战力远比不上金国,十七年前刚登基成为皇帝的宋孝宗赵昚意气风发,悍然发动了隆兴北伐。结果一年时间里,宋国军民死伤无数,不但没有取得多大战果,反而被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攻破淮河防线,直接兵临城下,宋国最终落得个割地认输,成为了笑话。 金国是不怕宋国再来送人头的。 得了凤城守军的情报,理清其中关系的金国枢密院只下发了各前线将领注意宋军动向的军令,再就是派了个使臣赶往凤城,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凤城紧挨寿州榷场,在宋金两国的贸易中占据三成之多,也是军事要地,金国驻防周边的只有一个千人队的人马。 这回,使臣又带了一个千人队,来凤城支援。 兀里坦武安是有点无语的,损失了一个百人队的手下对他来说确实是伤筋动骨,往枢密院汇报也是应有之事,可没想到后面的发展完全就是出人意料。 黑牛城太配合了,钱也太好赚了。 金国治理中心全都在北方,对国境线周边经营较少,想着随时都可能有战争冲突,自然难得花费心思细心治理。 若不是有榷场和淮河浅滩的地利存在,连凤城这里都没办法聚集这么商队和人口。 金国占据的淮河北岸寿州府地广人稀,原本就是从宋国手里抢来的,也没有多少治理手段,被黑牛城占去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地盘,要说面子上肯定是有点过不去。 可看在银子的份上,这点面子上的问题早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宋金两国大战几十年,最终的结果除了土地,还不就是得了岁供几十万两银子的便宜。 通过和黑牛城的几次交易,获得的利润非常可观,仔细算起来,真要全面开展交易和兑换,一个月的收获恐怕就能能跟一年岁供金额相接近。 一个百人队的性命,相比发动战争拼死拼活用数万人的伤亡换得的岁供,这么算起来又显得多么的划算。 若早知道是这种境况,兀里坦武安是绝对不会那么仔细的向枢密院汇报相关情报,总得在其中夹杂点私货模糊过去才行。 刚尝到交易甜头的千夫长,有点忐忑的带队迎接枢密院特使蒲速烈石林。 要说千夫长和这位特使还算是有点关系,平日见面虽多,终究是有过几面之缘。 再有,在金国,姓氏为蒲速烈和兀里坦的部族都是分封在广平郡,从这一点上论,两人算是近邻。 蒲速烈石林年纪不大,面相看上去不到三十,远比千夫长年轻一些,标志性的金钱鼠尾辫子末梢,挂着不太显眼的金丝束环,一声油光水亮的轻甲,倒也有着骑兵的样子。 他带的千人队,有两个马队,其他都是辅兵步兵,算不得什么精锐。 一路受命从开封府奔赴过来,路程并不是很远。 一阵安顿,接风洗尘之时,蒲速烈石林颇有些感概的说道: “这就是黑牛城的精酿白酒吧?” 表情有点错愕的兀里坦武安看着对方,一时间有点不知道如何回答,心思回转了几番,还是按照事实说道: “是的,这是黑牛城最新交换过来的白酒,比平常的酒水要烈的多,要是大人喝不惯,还有啤酒和果酒可以尝尝,味道都还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