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石林的野望 (第1/1页)

兀里坦武安和黑牛城开始做生意的事情根本瞒不住,就算手下人全都紧守消息,可军队换装和消费升级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用一点心思,就能够从蛛丝马迹里找到相应的证据。 石林的判断依据不仅仅来自于凤城驻军的变化。 要说凤城将领武安的手下这些日子以来,确实变化挺大。 以骑射起家的金国人马,有一种隐隐的牧民气质,喜欢骑马射箭和整顿粮草,他们编成金钱鼠尾的辫子,露出大半个光脑壳子,盛夏一季,就能晒的皮肤黝黑油亮,堪比老农。 也就是宋金两国承平日久,将近二十年没有什么大的纷争,才开始有了不小的松懈。 国境边界上的百姓,长年累月下来,也不再纠结宋金有什么区别。 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为重要。 凤城驻军最近的最大变化,就是对百姓的态度改变了不少。 能识字的拉拢,熟悉水性的优待。 这些全都关系到和黑牛城的生意,每多一份助力就能多赚一份利益,光靠压制肯定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稍微施舍一点钱财,就能带动这些人卖命的转运物资。 这些并不需要多大的花费,相比和黑牛城交换交易获得的财物,这点成本与它取得的效果,能让经办人笑的嘴都合不拢。 靠着军队操持生意,强力把商队的资源集中起来,从上到下,从军队到商队再到百姓,全都肉眼可见的从巨大收益里获得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连新到的石林入城之际,也能感受到一二。 除了军队百姓的感官,石林还有来自宋国反应的情报。 一次丢掉一个百人队,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大的一次军队损失,又正是宋国为抗金名将岳飞平反追授爵位的关键时期,有些好战的将领听说了消息之后,也都有点蠢蠢欲动了。 和平日久,靠战功晋升的机会也少,纯粹的依靠资历,年轻一辈的领军将领自然难得出头,有这种机会肯定想在国境线上找点功劳出来。 不过,宋国一直以来的消息里,全都是宋国皇帝想一雪前耻,暗中鼓动着北伐,而朝堂大臣和领军大将们并不热心,甚至冷脸相向。 这也能够理解,上一回的北伐失败,被拉下马来发落的大臣将领不知凡几,虽然是皇帝一手操弄的军事计划,可失败之后,这口黑锅皇帝是不会背的。 全是手下人不给力,荒废了大好时机,损耗了军民性命。 而现在,谁又敢说宋国军力上升了多少,就能稳妥的北伐成功呢? 残酷竞争下上位的诸多大佬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没事找事,去赌那百分之一的机会。 这种境况,不仅宋国有,金国也有。 而选择石林当做援军,本就是主战派和稳妥派争执妥协之后的结果。 石林三十不到的年纪,按说是铁铁的青壮主战派,可依靠家族势力早早升到了千夫长位置的他,家里族老和长辈依旧是掌权派,享受威赫权势几十年的家族,稳妥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综合了两派特质的石林,受了长辈意志的牵扯,也心知肚明这回的特使使命,并不是一味的苛责凤城守军。 只允许从开封调配一个千人队赶来支援凤城,就是朝堂上层最终意见的体现。 若真是为一个百人队找宋国讨说法,又或者防备宋国北上,一个千人队能起的作用并不大。 让石林和他家族感兴趣的是黑牛城的特产和生意。 从后续宋国递交过来的情报还有武安陆续上报的情况来看,偷袭灭了金国百人队的确实是一个叫做黑牛城的土匪团队。 虽然让人有点不可置信,可多方情报综合起来看,这个有点超出意料的情报反而最是符合真相。 宋国人为了避免被牵连,把黑牛城的发迹历史和斑斑劣迹,一五一十的从多个渠道传递了过去,就连雁石镇巡检司和张衙内在黑牛城的事情上吃瘪的经历也没有隐瞒。 不是宋国队伍太垃圾,而是土匪战力太强大。 巡检司只是被吓了一跳,但几百土匪以及张衙内一行人可是连命都丢在了里面。 宋国表示这股土匪不得了,事情有些难办,杀伤贵方人马的事情也跟宋国没关系。 现在,这股土匪北上,大部分人去了淮河以北,占的可是金国的地盘,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自己去办,反正,宋国暂时是拿这些土匪没什么办法了。 黑牛城的人马过河在北岸占了好大一块地方,这个消息被武安证实了。 也没办法不实话实说,丢了一个百人队,再丢了一大块地盘让土匪盘踞,这个事情耍懒隐瞒是没多大可能的。 在和黑牛城做生意之前,武安想的更多的是,申请援军打掉这些土匪,这才不断的将最新消息一直往上面传递。 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不是凤城守军太窝囊,而是这股土匪不一般。 几天就能建起来的石头城,简直坚不可摧。 威力强劲射程超远的远程弩还可以连发,就问你怕不怕?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