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减产藏拙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黑牛城好打交道吗? 从武安的角度来看,黑牛城的对外态度有张有弛,说不上友善,也谈不上凶恶。 最开始的游骑探马接触,损失了几个人手,那是试探之下没有把握好分寸,被远程弓弩占了先机。 后面来来回回的交手,只能说远比一般的土匪厉害得多,战力勉强跟宋国的精锐有得一比。 可要说凶恶敌对,也算不上。 不算去南岸丢掉性命的百人队,后面来回试探折腾损失的手下,并没有影响后面互相了解之后的交易。 人家对宋国和金国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态度,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 有生意就做,有合适的交换就认真估价,既不占多少便宜,也不当莫名其妙的冤大头。 虽然,黑牛城在淮河南北各筑有一城,收集的流民百姓多达数万,却总是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种田玩耍的样子,还真没有主动出来找过什么麻烦。 人家有自己玩的底气和底蕴,更不缺惹急了也能上阵杀人的勇武和装备。 武安多少摸到点黑牛城人马的脾气。 那是一种纯粹商人的气质,不涉及到底线原则的时候,一切按照价格来说话。 药材多少钱,皮毛多少钱,马匹多少钱,东珠多少钱,粮草多少钱。 几乎所有物资都按照市场价格标注清楚,明码标价,公开的招募合作者。 有黑牛城日报和大宗交易中心的价格信息情报,那种强买强卖,操控价格的手法,还有利用身份地位搞些特殊手段,这样的机会还有,但已经不多了。 只能靠着机敏和运气,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操作一番。 还有操作空间的,就是渠道了。 石林和武安打着乡邻的名义,一番商议之后,石林负责从开封府拉来更多的商队,武安负责打点和安排本地的周转,眼看着财富之路就将波澜壮阔的展开,两人就着黑牛城的烈酒,关系迅速的拉进,就差拜把子成兄弟了。 另一边,白云镇的码头货物吞吐量大增,内部的道路转运预留了大量的机动空间,分配给炼铁工厂的地块,已经开始小批量的调试精炼生产线。 有装备部和陈家建合力铁城的经验,转到白云镇的工厂选在下风靠近河岸的地块,有了淮南石炭和铁矿石的输入,铁料的小批量出产迅速的将建筑上的消耗补充了上来。 白守良和几个头领看着最近的大额交易明细,开始迅速的将白云镇的开发重点从开拓防守转到生产建设上来。 南边补充的石炭和铁矿石,只能发挥出以前铁城不到半成的数量,却也远超当前一个普通府县的产量。精炼铁料产量多,用处更多,白云镇最外围的支撑立柱和哨塔,全都用了不少铁料在其中充当筋骨来加固。 还有铁钉、斧锤、农具等等铁器,都远比一般的地方更为普及。 “北边的铁矿资源还是要利用起来!” 和武安的交易物资数量远比南边少的多,有广胜军的经验和带动,南边知道黑牛城在乎的物资是什么。 药材、皮毛等等东西南方本就不多,除了偶尔再搞点特殊瓷器、古董之类,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大宗消耗性的物资。 比如石炭和铁矿石。 这些东西价格不高,可数量完全不是其他货物能够比拟的。 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矿场,完全就是挖出来就可以卖钱,所有难点只在于运输而已。 淮南的石炭场历史久远,零星开采从前朝就开始了。只不过,用量不多,平常用起来还有难闻的气味,甚至含有弄不清楚的毒性。 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很少有人会用这种石炭。 最多的去向就是炼铁。 可石炭炼铁掌握不好技巧,容易练出来疏松易脆的劣质铁料,大师傅们靠着摸索出来的经验,也只能靠着运气,十炉里面有半数铁料质量稍微好点。 若不是这石炭够便宜,炼铁完全使用木炭成本太高,淮南石炭场真就没有多大市场。 这也是淮南石炭场几经易手,经营了将近一百多年,也才挖了小半个山头而已。 广胜军从王家手里接手之后,学到了一些零星的黑牛城特殊手法,能把石炭处理的稍微便于炼铁,也就招募人手开始扩大矿场规模。 不仅供应广胜军还在艰难维持的铁城使用,更多的是预备着。 他们相信,黑牛城打开了这一扇门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使用石炭。 这将成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淮南近在咫尺,额外花费不了多少功夫,自然想着先占一块场地。 至于铁矿石,大多来源还是榷场和周边的小矿,安丰稍微贫瘠一点,没有什么较大的铁矿矿场,零星小的矿场倒是不少,产出只能满足一些小的铁料加工家庭作坊。 广胜军从铁城开建以来,有意的鼓动这些小矿场扩大规模,就是为了减少从榷场获得的铁矿石配额太少。 若是以前,这些已经增加不少的数量,早就能够满足安丰所有铁匠工坊的用量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