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布局铁矿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安丰地界多多少少和白守良前世的徽省有着对应,包括牛栏山和淮南周边,对于在这些地方上学和生活好几年的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很多山峰河流,并没有多大改变。 牛栏山前世成了风景区,现在是荒山野地,从其中穿流而过的淮河,相比之下现在的河道更为宽广一些。 陌生的是高楼大厦全都不见了,林草树木也多有区别,桥梁肯定是没有了,山景很多大概是以后才人工新建的,并不是原装的自然风景。 白守良也不是徽省本地的人,几年生活中,对周边的一些情形多少有些印象。 比如,淮南产出的石炭,在前世仍旧是大大有名的矿场,质量参数如何不可得知,那时作为小人物的白守良自然没有多少关心。 可连绵好几个街区的办公大楼,颇有点本地特色的大群百姓,还是有深刻印象的。 除了石炭,还有铁矿。 徽省最大的铁矿就是霍邱铁矿,按照大概的方位,就在牛栏山的西面,淮河段的上游。 要说这个地方还在安丰的管辖之内,可在牛栏山折腾这么久的白守良,却从没有听说过有人知道安丰境内,离着牛栏山四五十公里远的地方,有这样一座堪称一省之最的铁矿场。 也许是开采难度太大,也许是现在还没有人发现。 但白守良清楚的记得,那里确实有一座大铁矿。 带动一整个县城发展的铁矿。 铁矿到底在哪? 好不好开采? 毕竟几百公里的范围,没有一个准确的信息要想找出具体适合开矿的坑口,这个要求有点高了。 前世的霍邱只是听说铁矿厉害,规模庞大,若真是较真一下,要说出具体矿场的位置,外人很难真的搞清楚。 有方位就好,白守良不缺人手,总能把这个地方找出来。 可比较难办的问就是,这个铁矿的大致位置都在安丰境内,也就是宋国境内,有了张衙内的前车之鉴,真要开发出来,后面的麻烦事情肯定不会少。 白守良从来不认为宋国没有因为张衙内的事情而找黑牛城的麻烦,是件正常的事情。 多方渠道了解,张衙内的根基是在盐铁司,张氏家族跟枢密院的大佬们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前者掌控宋国的盐铁厂矿经营贸易往来和物资调拨,后者是宋国军事单位最高决策部门,无论哪一个,都不是好糊弄的。 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被黑牛城黑死了一方代理人,如此平静的态度,和平常这些强力单位给人的印象有很大不同。 从广胜军私下传递的消息是上层博弈,压制了对付黑牛城的一些举动。 白守良不认为黑牛城有如此高端的盟友,连他费劲力气勾搭的广胜军,都在张衙内挑衅的时候选择旁观中立的,那能够暂时压制枢密院和盐铁司的大佬,也许要的比广胜军更多。 黑牛城已经不是刚下牛栏山的几十号人了,北上淮河的白云镇也早就把军事用途考虑在内。 再有张衙内那种简单的阻隔干扰白守良不再和以前那样被动,被逼着放弃一大片地盘。 黑石镇的放弃,让黑牛城上下憋着一口闷气,白云镇的建立是在黑石镇的经验之上,考虑了更多方方面面各种的预想,充满了生活、生产、商贸、武装力量等等情形的考量。 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白守良受前世遵纪守法的环境熏陶,多少有点对生命和法纪的过度敬畏,这也是最开始针对张衙内挑衅一度忍让的原因。 但最后忍无可忍,走过反击这一遭,白守良的心态有了不小的变化。 前世他只是个可有可无渺小的小人物,打着工赚着钱,只能顾着自己的生活,每天为房租、存款忧虑着。 如今,不说从牛栏山里带出来的钱老头和一众伙伴,就说山下收留的数万名流民百姓,这些人都靠着黑牛城而生存,或者说靠着白守良生存。 若是没有白守良,这些人也许是继续操持着草莽生涯,或者流落到各地沦为帮工、长佣甚至奴隶,又或者死在流亡的路上。 如今聚集在黑牛城的旗帜之下,遵守着白守良制定的一些规则制度之下,白守良觉得,自己那点圣母心最多只需要笼罩在这些人身上就够了。 其他人,若是和平,便和平相处,若是要战,那就刀枪相迎。 黑牛城几次冲突之下,早就展露了武力装备上的强大优势,懂行的人自然明白这些东西代表的战力是如何厉害。 装不懂的人,也没办法叫醒他,只能有机会硬碰硬一回,才能让他们深刻的记住教训。 往霍邱方向的探矿和运输的事情排上了黑牛城的日程,一众头领商议一下,也只是补充了一些注意事项。 至于霍邱到底有没有铁矿,牛栏山的老伙计们虽然都不清楚消息的来源,可有白守良的一再坚持,他们都是不怀疑的。 白守良的神秘手段,早就征服了他们。 后面加入的一些部门头领,看到元老们全都同意之下,也不会冒头出来反对。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