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什么叫自由 (第1/1页)

要说短发,其实钱老头带领的牛尾寨几个小孩,包括刘二旦,看熟悉了白守良的打扮之后,全都学了起来。 短头发冷起来好打理,热起来凉快,听说还能清除细菌减少疾病之类的。 年纪越小越能接受新事物,更何况是几个有不少流浪经历的小孩子,模仿厉害的人已经是他们不多的能力了。 钱老头不习惯,没有剪短头发,但也没有限制其他人学白守良。 郑新一家人,父母都是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农民,从楚州搬到安丰州就已经是他们到过的最远的地方。郑家大哥发展最好,已经隐隐有点替代父亲成为了家里的管事人。 几个年轻一辈,在黑牛城里接触的人多,工程队、商业部和学校都能接触比较多和上层头领关系密切的人,对所谓的头发剪短没有多少抵触。 郑家大哥和二哥年纪稍微大一点,在外面上工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多少明白点低调和合群的重要性,对幺弟的短发打扮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作为家里最高学历的幺弟,家里人也不明白学校里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自然随他心意去了。 没有家里人的反对,在学校里老师早就被告知,只要学生不违反底线原则,不妨碍他人,就不用多做限制。 学校里的一切规则,都遵循着有限度的自由原则。 几天下来,觉得受到尊重和鼓励的郑新,开始或多或少的游说关系不错的同学。 “也许剪短头发,换个这样的发型,就是黑牛城最正宗的潮流!” 受到鼓动,都是叛逆的年纪,几个同样因为来了黑牛城的原因,家境大为改观的同学,也剪短了头发。 这一下,就如同捅了马蜂窝。 不是所有人的家里,都跟郑家这样不在乎这件事情。 特别是,其中一位同学的家里,就是学校的夫子。 要说学校的老师是接触最多白守良带来的私货的,比如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比如重视运算和通顺书写,对作诗作词做文章之类的要求一再降低。 就如同白守良给吴水生交代的那样,黑牛城的学校需要完成培养的就是识字、书写、通顺表达和简单运算能力,至于其他的,有好的苗子可以再重点培养,没有也没多少大不了的。 如此匠气十足的安排,若是早年间,绝对是要被身为秀才的吴水生大骂一番的。 只是,经过了宋金两国奔波,还有牛栏山里困苦日子的老秀才,早就不是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样子。 他知道白守良是对的。 黑牛城不需要多少秀才、诗人和文学大家,更需要的是会识字能写会算的伙计、工头、匠人、掌柜、帮工等等。这些能力将成为普通百姓赖以生活的技能,是他们赚取生活物资的可靠本事。 写诗和写文章没办法给这么多的百姓带来吃饱肚子的粮食! 偶尔有些招募来的教员不理解这些,有些小话和埋怨,觉得如此教化完全是误人子弟,一点都不符合读书人的风骨。 可吴水生绝对坚持白守良的安排。 读书人的风骨什么的,一年出个几个惊才绝艳的天才就够了,普通百姓绝对没办法养出太多天才出来。 不如,让普通人家的孩子多学会点赚钱的本领,这才是生存的本质。 吴水生作为黑牛城的元老,很多在这里身居高位的头领更是从小牛村出身的,对一些消极情绪进行了劝解,对歪曲黑牛城学校教学思路的人更是严厉警告、打压甚至除名。 能来黑牛城学校的,没几个出名的文人,绝大多数都是落魄的私塾先生和落榜的读书人之类,生活早就教会了他们所谓的个人理想都是无稽之谈,更是烦恼之源。 也就是黑牛城仁厚的学校环境和日渐提升的生活品质,让这些顶着读书人名头的教师,恢复了一点骄傲的底气。 黑牛城里,在明确的制度和规则之外,允许自由的讨论和发表不同意见。 而关于头发,没有明确的规则,属于个人的自由选择。 可在学校学习的,大多都是孩童,一般到十五岁左右的才允许进入正式工作岗位,十来岁左右的,几乎全都进入了学校开展各种学习。这些学生,是受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管的,由于年纪原因,他们自己本身的选择和决定,并不能成为完全正当的理由。 黑牛城把这种情况,叫做监护人负责制。 作为教师和家长双重角色的一位夫子,就很抵触自己的孩子受到鼓动剪短了头发的这种行为。 黑牛城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可作为家长,他选择了反对,并对鼓动劝说同学的郑新进行了投诉。 这位夫子就是传统的文人,只是因为资质原因,好几次的科举考试都没有上榜,蹉跎之下,只能选择了作为小家族的西席先生。而这回的大灾,小家族已无力支持单独的读书教学负担。 于是,这位夫子失业了。 幸好,随着随着商队北上时,巧合的被招募进了黑牛城,也在广胜军和黑牛城最亲密合作的时候,将家人也迁移了过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