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丰收 (第1/1页)

这回的反馈很快,王谦平回去不到五天,就回转过来,带来了合作协议。 只是上面没有任何关于盐铁司的名字,仍旧是借用了安丰军云海商行的名义。 白文栋也在一旁说明,云海已经不是安丰的云海了! 所谓的合作,首先还是选址要安排一座铁城。 不过有了安丰的经验,还有出于对盐铁司的不信任,白守良坚持只售卖设备,一切的安装技术培训,都要放在白云镇里进行。 那些设备,会根据安装条件,改装成模块化系统,尽量适合本地安装环境。 至于,其中的种种特殊核心零件,就没必要告诉对方。 这也是黑牛城保持技术先进性的手段。 有些玩意,想仿造也没那个水平。 王谦平一方也没有多计较,他跟黑牛城还没有多少互信的基础,能够拿到安装技术的培训,本身就觉得是不小的收获。 当初,拆了一座安丰的炼铁系统,重建的时候,可是好好体会过安装的难度。 抽调人手来白云镇参加培训,还能更贴近这个古怪的地方,也许会获得更多的内幕消息。 算是在黑牛城里打下了一点基础。 云海的其他交易,安丰军只能拿到两成不到的份额。 其他的,都将贡献给盐铁司用来做研究和销售,算是盐铁司接受了安丰军的诚意。 相对的,安丰军也能在朝堂上得到一点补偿。 不比自己占着云海商行和铁城那么自由,但比以前待遇好上百倍了。 整个南方,每个州府分摊一点,谁也没有安丰军这么富裕。 安丰军,也就是占了地利的便宜。 谁让黑牛城就在安丰境内呢。 淮河南岸的黑牛镇,已经被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除了定时外运一些货物大宗交易,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闭关状态。 远没有北边的白云镇活跃。 现在,大多的商队,若是到寿州,倒是可以借着黑牛镇早先修好的水泥路,节省一些时间。 若是走水路,那么北岸的白云镇码头成了他们补货交换的中转站。 这里更能卖出合适的价格出来。 南岸的码头,除了黑牛城自己的船队,已经不提供停靠服务了。 王谦平安排的铁料设备技术人员到白云镇的时候,这里已经仿佛是节日的海洋。 丰收了! 这回,可不是萝卜白菜那样的丰收,而是年前十月初种下的土豆,已经可以开始收获了。 这是第一批自己种出来的,算做主粮的作物,白云镇垦荒出来的大半新田,全都种上了这个玩意。 终于,换来了收获。 “这就是土豆?” 白云镇组织派出大量人力物力,开始收获土豆。 没有特别好用的工具和设备,只能雇佣百姓去人工作业。 还好现在的百姓没那么娇气,不管是按照工钱还是按比例给土豆粮食,都不会让百姓吃亏。 预留的一些田地通道,能用三轮车转运出来,省了不少力气。 田地里要把土豆全都挖出来,虽然费劲,却不需要多大的力气,那些老弱幼全都可以参与进来,一天赚的工钱不比普通工人少。 越来越多的土豆被搬运回了白云镇里。 这还是最先首批种下去的一部分,已经是堆满了不少仓库了。 王谦平赶上这波收获,也没避嫌的参与其中。 再说当初安丰献上去的粮种里,就有土豆这种东西,只可惜数量并不多,听说都用在仓部农林司试种,好像还没什么结果。 但是,看白云镇这边的收获,首先,数量上就显得特别的醒目。 大概估算一下,就能猜到这东西亩产大概在两千斤往上。 就这个吓死人的产量,听说作为城主的白守良还大呼有点少。 现在的粟米小麦水稻,年成好的时候也才数百斤上下,和这个土豆一比,简直是产量少的可怜。 从负责操弄这些田地的百姓那里也能打听到,土豆种植简单,就是垦田起垄得花费不少力气。 还有水和肥要求要多一点,其他的,根本就是散养而已。 远比其他粮食作物好操持的多。 剩下的,就得看看份量十足,带着麻眼的土黄色家伙,到底能不能当粮食了。 白云镇这个地方虽靠近北地,不缺牛羊肉食,但用来做菜的油料并不充足。 整个宋国,用油炒菜都算是起步没多久的奢侈吃法。 有好吃炒菜的酒楼在临安都能算做高档酒楼,远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 还好,土豆除了煎炒,水煮也是不错的吃法。 用砂罐加上羊肉骨头一起熬煮,做法并不复杂,连一些生活不怎么宽裕的百姓,直接用白水添加点油花煮出来,都能弄到能吃的地步。 不算好吃,也不难吃,入口带些软绵香味,远比野菜之类好上不少。 重点是真的能饱腹。 黑牛城日报也早就提前给这波土豆收获打了广告,公开分享了不少土豆的吃法和做法。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