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海捕 (第1/1页)

好书推荐: 超级家丁

王谦平带来的金子银子不多,这些硬通玩意携带不便,不是这回的重点。 银票交子什么的,黑牛城不收。 他们都懒得往南做生意,靠的就是坐地户,自然用不上南边更为盛行的银票了。 就算如此,白守良跟他谈起借贷的事情,他也万分吃惊! “贷款?高利贷印子钱么?” 不是王谦平不懂这玩意,相反,是他太懂了。 不说民间,就是有些官员之间也经常互通有无。 利息当然没有民间九出十三归那么厉害,却是最赚钱的行当。 放高利贷,大多数的结果就是合家破产,沦为长工。 任谁不是到了最后一步,都不会走这条路。 要代表盐铁司来谈生意的王谦平找黑牛城借高利贷。 这是正常人能想得出来的主意吗? 换个角度讲,王谦平倒是借高利贷的好对象。 他后面有盐铁司支撑着,说管着小半个宋国的家产,都不为过。 绝对还得起高利贷的利息! 只是,黑牛城怎么敢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 真当一干人都是泥菩萨? 看着王谦平惊讶的表情和有些不善的语气,白守良觉得好像什么地方搞岔了。 贷款,这不是前世的基操么? 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我们这个贷款是这样的。我们借给你们的钱,只能用来购买捕捞海鱼生意的设备和材料,不要利息,后面还款以海鱼卖给我们做抵账。” “每回带给我们的海货,按一定比例抽成出来,用于抵消贷款。另一部分作为正常收购货物,现金交易。” “抵完之后,贷款购买的设备归你们所有,之后再捕获的海鱼海货,仍旧按市价由我们收购!” 这番解释,不仅没有打消王谦平的疑惑,反而更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要利息,海鱼抵账,抵账后白得设备! 每一个词都能听懂,就是加在一起之后,就有点不懂了。 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么? 或者,这个海鱼海货生意,就那么赚钱?能让黑牛城花这么大力气推动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巨大利益所在。 王谦平没管这些问题,马上提出了现实需要面对的困难。 “海上的生意不比陆地上,风多雨多浪大,有时候出一趟远门,搞不好连人都栽进去。那还怎么还钱?” 宋国海贸生意不小,几个市泊司做的就是接的东洋西洋南洋的海运生意。 只不过大多都是瓷器丝绸之类。 听那些负责这些行当的人说,海贸生意一趟就能赚七八倍十来倍不止。 但海上路途遥远,风浪巨大,每出门十艘船,能回去一大半就算运气。 捕鱼倒不用远途奔波,但近海也不代表安全。 近海的渔民,世世代代,几乎所有的家人,最终都死在了海上。 这么大风险,黑牛城借出去的钱若是打了水漂,恐怕不会轻易认账吧。 要盐铁司来赔,可不是划算的生意。 盐铁司本就没想趟这样的浑水! 白守良带着杨林微微一笑,早就探讨了各种情形,自然不会被这点小问题难倒。 “我们有保险,只要是正常损失的设备,就算是天灾,我们也照价赔偿,再弄一套设备继续就是了!” 嚯! 听明白杨林关于保险的介绍,王谦平真是看不懂海货捕捞生意了。 难道对这个行业有什么误解? 要是有那么大利润,不应该一点消息都打探不出来呀! 这个保险还真不是白守良拍脑袋临时想出来的主意。 黑牛城里的劳工医疗福利,早就是保险雏形,只是以福利优待的方式进行,没有喊出保险的名字罢了。 这个时代,为什么难得发展工业制造业,大家都窝在田地里懒得动弹! 因为除了盐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稳赚的制造行业。 种田种地再亏,老天爷不给好脸,田地终归是剩下了。 算是一份不动产。 就如同白守良前世一样,这个田亩带上了金融属性。 在产出粮食不断出现收益的同时,田亩本身就是财产保值的最好投资。 也就是说,大地主大官僚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耕读传家,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保守观念,不是一个黑牛城能打得破的。 田亩产出效率太低了! 黑牛城也不可能推着太多地方种他们的经济作物。 以这个时代手工耕种的效率,就算种经济作物所能获得的利益,也可能远远达不到收益期望。 白守良没那个耐心再玩肥料杀虫剂的大推广! 海货就成了为数不多,投入不大能,能持续发展的选择了! 至于保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白守良仔细想了想,觉得可以接受! 什么叫正常损失? 全部用电的玩意,就算你谎报一把,后面还是能通过充电装置和其他办法检查出来。 独家生意就这么牛逼。 除非你能一直骗,不然发现骗了一次就拉入黑名单!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