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船队 (第1/1页)

好书推荐: 仙堂

越有经验的人越相信自己的认识。 也就越难接受新的事物。 黑牛城虽然出钱出力,但改装的风险终归是需要他们自己来承担。 无论谁来说,自己命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说服他们,最直观的方式当然是实物演示了。 白云镇有着这个时代最大的电动拖船队伍,装上去的电动机组和各种装置确实好用。 减少了人力的同时,也简化了操作,加大了行船的动力。 就算逆流,也有不小的速度,远超原来的效率。 只不过,淮河虽宽,终究是内河,风浪有限,比不得海船。 改装最多的拖船并不以速度见长,只是在动力,操作上有不少改进。 要把这种优势落在海船上,估计还得好一阵研究。 其中最大的困难,大概就是白守良前世的动力机组,其实靠的是原油发电,热值大,技术成熟。 换成了电池组,不说能耗体积增大不少,还加重了船体本身的重量。 河运的船队倒是对白云镇里来回奔跑的电动拖船非常感兴趣。 载重大,行驶平稳,逆流而行看起来也不怎么费力,还不用装太多风帆划桨之类,确实很适合内陆大河船运。 转运石炭和铁矿的运输设施也很给力,保证吞吐量大的同时,又经营的井井有条! 这一切,直观的让参观的人觉得,这样的码头综合体,聚人,聚财,跟田亩具有了一样的传家属性。 合建码头的事情进展最快,淮河沿岸十一个,沿海九个。 光是洪泽湖就预备了三个,这还不包括一个专供洪泽湖巡检捕盗专用的水兵专用码头! 对于洪泽湖水贼,其他问题不管,招惹黑牛城用于运送海货的船只就不能放过。 这么长的水运线,不能把人手都困在船队上浪费运力! 敲定一码是一码。 接下来就是选址和工程建设了。 工程部的林山这回算是发达了,他的队伍备受争抢。 任谁都知道,越早建好越早发财。 不管往海边的水路什么时候通,只要码头修好了,这淮河边上的生意就能养活好大一帮子人。 工程队现在家大业大,黑牛城辖下的两座镇子,大的工程早已结束,就是收尾的零星部分也陆续在不断完工。 林山正发愁手下的这些队伍如何生活。 好不容易锻炼出来的人手,就黑牛城这点地方,用不了这三四千的队伍,也没有什么新工程开建的风声传过来。 这个年,工程队的人马,过得可是心惊胆战的。 黑牛城的工程队施工方法独特,就算大着胆子去别的地方找活,也没有用的地方。 没人有这么大批量的水泥能可劲的用呀。 现在好了,十几个工地陆续要开,除了留守修缮黑牛城这边的人以外,三千多人竟然不怎么够用了! 林山一下子是又欢喜又痛苦。 外地的码头工地自然还有当地的合作伙伴帮助筹备人力物力,不用黑牛城的工程部全部包办到底。 他们主要还是一个示范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有些事,有些钱,他们都有经验,那是不能随便省的! 关乎着未来码头的有效运行。 这都是建白云镇码头时,摸索总结出来的吃亏经验,自然不能再重复一遍。 专门负责勘察地形选择地址的人马,先行出发,顺着淮河一路去勘探。 后面跟着的人手成立了简单的项目队伍,用来对接各个分建码头的人手、材料组织安排工作。 林山居中督促检查,杨林和钱老头分派材料的转运和分发。 黑牛城的效率一下让参与的人精神抖擞。 太快了呀。 昨天刚刚商定的事情,第二天一早人马都快备齐了。 一应的章程细则,全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厉害! 而第一批开动的人马,给了后面河运船队的东家不少信心。 他们本就是河上讨生活的人,看完了白云镇里那些改装的船只之后,心里早就估算出大概的成本和能增加的效率。 至于仍在商讨,只不过是认为自己的态度若是太主动了,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会落了下风。 杨林可不惯着这些坏习惯。 就从新建码头这件事的处理上,就显现出了黑牛城的风格和手段。 同等条件下,配合态度优先于当地实力。 无论实力大小,在对等合作条款上,并没有多大差别。 或者说,无论你实力大小,财富多少,也许能得点优待,但绝对不多。 总的来说,基本维持着一视同仁的标准。 甚至,那些有点犹豫拿着架子的大家族势力,还不如配合态度明确的中小势力受黑牛城欢迎! 有盐铁司在后面当背景牌,只要不是武力抗争,黑牛城反而愿意扶持一个听话的来做合作伙伴。 大家族也许有大家族的脸面和矜持,可在这泼天的财富面前,黑牛城也不准备过于迁就。 强扭额的瓜儿不甜,那咱们就扭个黄瓜,照样下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