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导航 (第1/1页)

好书推荐: 仙堂

河运船队搞定,剩下的就是海捕船队了。 沿海预备的九个海捕码头位置好确定。 靠海的山崖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有了水泥施工技术的加持,更是事半功倍。 得选地势优越,水深合适的地方,还得兼顾海情、风向、远近距离等,要比河运码头繁琐的多。 但这些全都是靠着陆地,再麻烦也有限。 最难敲定的自然是海捕。 跟白守良商议出来的方案不一样,他们离海太远,没有相关经验。 准备推出来的改装和带队方案,在和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探讨交流后,发现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这些海船,都有成熟的捕捞作业方式,太多的改动不仅仅会造成人的不适应,可能还会损害船只设备。 全是木质船只,加装电动机组的能力有限,铺设电路设施又会一定程度上破坏木质材料。 不同于河运船只,那些改动就算有所损害,程度也有限,大不了靠岸就是。 海船不一样,风大浪大,全用坚硬的木质材料支撑,靠的就是柔韧有度。 加装电动机组,也不会增加太多的航程,大多还得是靠风帆动力。 可是不改造吧,那个效率可不值得黑牛城花费这么大力气推动这个事情。 只有收益大,才会促进大家伙卖命去做这件事。 商量来商量去, 白守良也抽出不少时间,参加海船师傅们的一些讨论,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一一尝试一遍,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措施出来。 师傅们并不想改变他们现在熟练的捕鱼技术,但在其他辅助方面,白守良给出了超出他们预期的玩意。 捕鱼渔网,黑牛城开出了诸多的尺寸,工业化编织出来的渔网不仅材料结实,编织科学,数量够大,价格够低,一下就镇住了这些常年在海上漂泊的老手。 便携式指南针更是海上行船难得的好东西。 宋国已经把司南和磁针用于海上的方向辨别,但手段粗糙,材料简陋,哪里有这么灵敏便携的小东西好使。 整个就手掌大小的密封玻璃制品,做工精致,使用简便清晰明了,成了众人争抢的好东西。 夜光电子手表,无论什么时候地点,都能靠他分辨时间. 还有六分仪,更是海上航行的宝贝。 大多的老师傅都有一手看星辩位的绝技,轻易不让人看,就算看了一般人也搞不懂。 这种技术,那是传子不传女,能用一辈子的秘方,更是身价的直接体现。 好的领航员,在船队里,那是仅此于船长的大人物。 或者,经常是船长和领航员两个职位一肩挑,妥妥的一把手。 而六分仪,用设备把这个秘方简化成了易于操作的设备,只要对照星图说明,就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担心过于惊世骇俗,还有几百年海岸变迁,可能不太准确,白守良只拿出来的简易版海岸图,那也比民间手绘的海图精细百倍。 这两个宝贝一拿出来,直接就让船队的推行再无阻碍。 近海航海圈子里,最厉害的老祖宗一派,也就是牵星板配观星术,能够走的比其他人远上不少。进了特殊的洋流和海域,能捕上不少的新鲜海货。 一直是圈子里传说一样的人物。 就算徒孙一代,也是众人追捧,高价雇佣的不二选择。 现在,只要加入黑牛城组织的捕捞队,就能获得这样的神器,怎么样都值得。 白守良不在乎他们到底想些什么。 甚至,他还拿出特制的海上对讲机,用于增加渔船的安全。 另外,为了配合这个时代的捕捞作业,他特别再设置了补给船和收集船队,专门用来在海上帮助船队续航作业。 不是船小没没办法装太多么? 那我就开船出去收鱼获,便于保存海货的同时,提供补给,增强捕捞船队在外海的活动时间和范围。 能力不够,数量来凑。 无论如何,也要把捕捞事业做起来。 这下子,众人更没有反对加入的理由。 海捕船队就此成立。 这回,白守良没有再包办一切船队事务,由王谦平推荐的楚州刘家代为组织。 刘家世代经营楚州,手里有数十条大大小小的海船,在整个黄海沿岸,也算得是前三的海船世家。 只是海船行当,惊险万分,攒下这份家业,付出的就是刘家下上上下下祖祖辈辈几百口子人。 也是机缘巧合,几年前靠上了盐铁司才有点家族的气势。 “我们祖上就是跑船的,没挣下什么钱财,倒是跟着几位大人之后,家里才有点起色!” 刘家人来的是当家族长的长子刘文厚,看名字本意是走科举文路,却不知怎么还是走了家族老路。 一副黑黝淌红的面庞,精干的短发束成一缕,粗布衣裳罩着的身材壮实厚重,一点文人的样子都没有。 有王谦平居中介绍,自然让白守良明白了其中的渊源。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