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项目 (第1/1页)

对白守良来说,无论是安丰军的云海商行,还是盐铁司的代理人王谦平,都是一样的生意。 唯一有点区别的,无非是规模大小而已。 王谦平提供的那些附带条件和背景支持,在白守良看来,也不过是生意规模大了之后的自保能力而已。 到了那种规模,赚钱是其次,自保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钱永远是赚不完的。 黑牛城靠着两处近乎绝地的城堡,还有五千城防队架设了自保能力,更让小瞧他们的人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尊重规则,就是白守良划出来的底线。 周大人贵为皇商,代天家闯荡商界,愿意平等的按照黑牛城的规矩来办,自然备受尊重。 在周大人想来,高估的价格是黑牛城对皇权的敬畏,但大概率是想多了。 系统出价包括了真伪的辨别,白守良喊了个将近百分百的利润,换算成特产交易,绝对是暴利。 垄断生意就是这么牛叉。 双方对货品价格的高度认可,连带着生意规模又大了一圈。 周大人用多出来的资金买走了更多的日用百货,黑牛城出了个好价钱,又结识了一位强有力的客户,自然也是礼敬有加。 皇家说有钱,那真是有钱。成千上万人在宫内的花费用度,加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 其中任何一点生意,达到这样的规模,也不能再说是一件小生意。 可皇家说没钱也是真没钱。 那些花费用度,定额定量,早就是满朝文武瓜分干净的生意。 皇家纯粹的支出,在里面讨不到太多便宜。 全靠户部度支司调拨,话语权有限。 黑牛城若收购其他的东西,那周大人可能还不好拿出来交换。 手书这玩意,不涉及国家大事国玺文书的,那还不是想写多少就是多少! 周大人甚至有点心痒,想试试看看,能不能把黑牛城给写破产! 他十分庆幸,黑牛城能有个这样败家的爱好。 若是他们真的入不敷出了,他不介意黑牛城拿些铁呀水泥之类的物资抵账。 相信官家知道以后,恐怕会多备纸笔,先用钱把内库装满再说。 “黑牛城的衣服鞋帽质量不错,不知道大量购买有没有什么折扣?还有这布匹,有没有大量出售?” 周家在商界靠粮食和布匹立身,当然更为看重熟悉的东西。 黑牛城正推了一波土豆大收获,除了储备起来当粮食的份额,其他的将近一半都投进了市场。 无论是当做粮种还是直接用来制作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土豆高产,可真要带出黑牛城,汇总起来的成本,并不会比普通粮食便宜太多。 黑牛城对土豆有基本的限价措施。 布匹同样。 虽然多卖成衣,特别是劳保服套装最多,但布匹同样也是有限价的。 这个限价,限制的是最低价格! 那是商业部拿出来预备走海贸的样品,市面上并不多。 可瞒不过行业里的有心人。 这些方案,都是白守良深思熟虑想了又想之后,逐渐施行下去,预备看看效果的东西。 谷贱伤农,这是写进课本里的道理。 宋国还有百多年的国运,也许有点磕磕碰碰,但也是整个历史里,商业走的最远最欢的时代。 白守良深知工业品倾销下,农家百姓的脆弱。 这不是他前世工业发达的社会,从田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甚至成了一个专业的工种。 现在的宋国,大倾销之下,带来的改变肯定要比那个传说中的蝴蝶翅膀严重的多。 白守良不需要混乱。 他觉得稳定、有序的社会,才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所以,作为粮食的土豆在黑牛城内没多大问题,出了黑牛城大致的成本控制在和粟米相差不大的水准范围内。 若是当做粮种散开,肯定会对粮食结构产生一些影响,却是无法再避免得了。 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掉队的固然可惜可怜,但发展势在必得,只能在策略上多加完善纠正了。 保持维护市场价格,能在最大范围内保障种粮的利益。 利益驱动,才是最直接、最完美的推动力。 同样,布匹也有这样的影响力,相对粮食来说稍微弱的多一点。 销售成衣远比大量批发布匹对市场冲击力小一点。 可白守良在没有大规模提高收入的情况下,仍旧对布匹的发售持谨慎和限制政策。 土豆,只能开发些新的用法和发展养殖,用来在下级市场继续增值了。 “布匹现在没有大量批发的计划,成衣自然可以按照大客户的标准稍微调整下优惠幅度。” “至于粮食,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正在推广土豆。鉴于目前宋国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可能还没办法铺开。不过我们对于推广有力的合作伙伴,黑牛城也有一套对应的奖励办法。” 白守良拉着杨林,把最近研究出来的捆绑推销奖励制度讲解了一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