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恩重 (第1/1页)

连着十几天,好几场谈判、培训、参观安排,消耗了白守良不少时日,作陪的杨林逐渐接过主导权,伴着几位重要合作伙伴敲定项目细节。 培训班仍在继续,随着培训内容的深入,讲解范围的扩大,几方负责受训的领头人都开始安排新人加入。 培训班按照一个月的授课时限,已经把后面的班次安排到半年以后了。 越是这样涉及众多内容的项目,需要的基础型技术人才就越多。 谁学的好学的快,学的扎实,就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更何况,只有在基础培训班里达到优良成绩的,才能继续深造,参与进阶培训班。 再往上,还有高级、专业级和大师级研讨班,已经纳入了建设规划。 听说,能达到专业级的培训资格,就能受到装备部几个技术大佬的亲自授课,甚至还能见到装备部的老大赵小树。 话说出生于牛栏山牛尾寨里的几个小崽子,除了刘二旦以外,就是赵小树最为有名。 十几岁的岁数,放在其他地方,也就是刚刚能干农活的年纪,没想到牛栏山出豪杰,也能出匠人大师傅。 掌管装备部的赵小树,带着几个铁匠、石匠、木匠、锔匠这些不怎么入流的手艺人,硬是做出了太多新奇好用的玩意。 悬臂吊装索具就不用多说了,一般人都看不懂几套索具几个滑轮一组合,就能发挥那么大大威力。 最震撼的莫过于蒸汽机。 既可以用来抽水、打铁,还能用来发电! 水壶烧水,那是老百姓干了上千年,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轮到赵小树,硬是让他研究出能抵数十个大汉不停挥舞大锤干活的机器来。 大多数时候,用机器肯定比用人划算。 人会累,要吃饭,要休息,还容易生病出状况。 若是心情不好,也可能挥出的锤头力度难得一致,砸出的凹痕深浅不一。 蒸汽机没这些毛病。 上够了水,喂满了柴火,就能打出连绵不绝力道均匀的功力来。 就算坏了,换上几个零件就能恢复,干出来的工量更是无人能比。 而研究出这样神器的赵小树亲自授课,对有心走匠人之道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天大的机遇了。 学得一招半式,恐怕都能雄霸一州一府了。 换在别处,这样级别的技艺传授,非得公开拜师才行。 有志不在年高,达者为先。 以手艺论高下,没有不服气的。 搞培训班,把赵小树的名声拿来用,专管学校的吴水生部长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白守良安排赵小树加入培训讲师行列,也是为了在培训班里坐实他技术大拿的名头。 手艺人容易分辨手艺人的技术高下,更能体会同行的高深之处。 有了广为认可的名头,在招揽一些技术人才,也许就不那么会遇到生硬的拒绝了。 别看一干玩手艺的,地位不显,身份不高,那是社会环境使然。 放在黑牛城这边,谁还管你出身什么世家,父母是什么身份。 纯粹凭手艺排行! 白守良知道自己的短板,搞研究他也就是纸上谈兵的角色,玩的深了他就只能干瞪眼了。 实现技术理想,还得靠众人的智慧。 民间有大才。 就如同黑牛城筛出来的那个做了假证件的李长贵一样,野生的化学物理技术人才,难能可贵! 这样的人,若不是亲眼见到,白守良都不敢相信,在如此落后的技术条件下,有人还会手搓塑料的技术。 泱泱大国,有多少神奇配方因为人不受重视的原因而失传失踪。 这样野生的技术人员还有多少被埋没在温饱线上,只能靠些坑蒙拐骗生活? 等赵小树在培训班里把野火撒下去,在受训的人心里埋下技术也能雄霸一方的念头,那就是黑牛城技术大扩张的时候了。 计划已经制定,剩下的就是等待时机了。 没用白守良多操心,金老头靠着老熟人钱老头的支持和支援,这半个月已经把自己手头的人梳理顺畅。 整个船队,有先期加入黑牛城,专职船运经营的一部分河工及操船师傅打底,加上后面选聘招募而来的船员,还有城防队、城管队划拨的武力保卫队伍。 细致一算,也有两百多号人手,人员算是搭建起了初步的构架。 船只设备方面,黑牛城也不小气。 不仅调拨了不少新到小型快船,还有新改装完成的中大型木船。 说是中大型,在白守良看来也就是百吨出头的小家伙,放在河里,装个一两百人正好,再多,就有些拥挤了。 这已经是内河里,有些大的船只了。 再大,装运的载量虽多,却不太灵活,只适合呆板的运输了。 金老头的船队,自然不是运输队可比。 成立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维护安丰到出海口的水路,灵活机动,武力强大才是他们的目标。 为了达到效果,白守良还弄出了摩托艇、冲锋舟、小快艇之类,满足单人到五人的攻击阵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