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第1/4页)

人物,自是领命而行。

趁着这段时间的空隙,连带着严颜麾下的那些兵士都已经变得和当初来此时有了许多的变化,至少严颜所部的人马也能适应了此地和巴东一带不同的风土和气候。若没有这段时间的适应,且不说这些人能不能上阵杀敌,单说到时候无法适应南下的气候,变得水土不服,何异于将这些益州兵士再一次的葬送给那些残暴的蛮人。

而这段时间内,四处游击的魏延和马岱两人领着荆州骑兵不仅在扫荡着越嶲郡中的那些肆意妄为的南蛮兵,还偶尔出击的其他相邻的郡城,既为还在坚守着人打气,也在不断的收集着南蛮兵的情报,当然顺手收拾一些蛮兵也是常事。

不过这些顺手为之之下带回来的蛮人头颅,却是渐渐的在越嶲城外形成了一座京观,初始的时候,还有些后来胆小的兵士对于他们不曾见过的传闻中要吃人心,喝人血凶蛮无敌的南蛮人多有畏惧,当然还有些兵士在见到那些头颅时的时候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倒是都能慢慢的适应了。

去掉了心中的畏惧,这人的勇气自然便见长,适应了当地的气候,至少在身体上便不会有太多的差距。

荡平了越嶲附近的蛮人散兵游勇,至少将越嶲当做大军的后援根本在安全上已经可以了。

却是到了该大军南下的时候。

当然除了这几个自家军队中的情况之外,还有因为南蛮似乎也已经将占领的地盘初步的笼络了一番,自是要有所举动了。

十万精神面貌已经大为不同的联军将士,虽然看上去和临来时变得有些瘦了,当然那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这段时间内被狠狠操练了一番的结果。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略带点黑黢黢的皮肤之下看上去倒像是内蕴着不知多少的力气,虽然瘦了却像是更加的精干了,沉淀了这段时间,至少跟着李严的那万人人马很有了几分强军的气质在内。

想来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磨砺,已经浑身充满了精力的这些兵士们在面对着南蛮人的时候自是会向下山的猛虎一般,披荆斩棘,无所畏惧的

将吴懿留作防守越嶲城的主将,又给他留下了一万将士之后,大军便开拔南下。

此次南下的他们自是已经订好了作战计划,对于那些敢于侵犯疆界的南蛮人却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此时的蛮人的表现和以往不同,他们已经不再是那些只为了临时的兴趣来了便起兵抢掠一番之后就回返的那些撮尔小族,居然成为有了割据称王,妄图争霸心思的敌对势力。

这就好比之前的匈奴,也有着霸占中原奴役汉人的心思。故而武帝之时才有了逐匈奴于塞外,封狼居胥的威风。

说起来,自有汉四百年来,虽然也曾有过高祖被围白马的时候,也曾有过和亲塞外的举动,然而却是甚少有大汉的领土让人给占去而不作反击的时候。

“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正因为有了这句话的存在,才有了巍巍大汉四百年的煌煌史册,才有了我大汉民族繁衍千年的“汉”之名

而今却是到了这些虽然少有历练,可是胆气自有的汉人为了恢复他们的家园,而做出反击的时候了。

此时领兵而行的严颜却也没有倚老卖老,尽管他手中的兵马最多,却也对于军议锁定的战策意义遵循而行。

从越嶲而下这一路上的益州诸郡之地却都位于藏水和泸水两条河水的包围之内,而且这周边却也多是山林绵延,唯一能够容纳大军进军南中和益州之间的要路便是如今在南蛮人手中的泸津关,故而之前军议所得便是大军南下的时候由严颜领着他的本部五万人马,还有从吴懿手中接纳的两万人,一路走大路而行,大张旗鼓的南下,以吸引南蛮人的注意力,而荆州的那队骑兵和李严手上那一只万人的部队,却是在大军的掩护下,悄悄的进军直扑泸津关,先抢下泸津关,做关门打狗之势,然后再从容的收拾辖内的南蛮人。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策略,自是因为泸津关虽然号称益州南部的第一险关,不过这道关隘本来就是防备南蛮的,而对内的防护向来不会那么艰难,而加上蛮人本就不是什么心思缜密的,更多的他们还是喜欢进攻的,这守备的事情,定然也不是什么精善的事情。

故而这强行抢关的事情,虽然有长途跋涉之苦,不过想来只要南下的魏延和李严他们能够小心在意,事成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当然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策略,却也是因为那被放生的杨锋等人为了感念邓瀚他们的好意,而报之以李的行为。虽然这其间也难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